钓鱼记
作者: 王奕欣
我们的“亲子作文大课堂”开讲了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是由家长传授成功的作文家教经验,再由孩子展示“教学成果”。
聪明的小朋友一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爸爸妈妈虽然很会教,可是,他们会“写”吗?他们自己的作文到底写得怎么样呢?会不会还没孩子写得好呀?
为此,我们的“大课堂”特别推出“同题竞技”,让家长和孩子来个对擂,看一看,大人写的作文和孩子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再想一想,通过这些不同,你可以学到什么样的写作经验。下面,有请本期对擂的亲子——王奕欣和王奕欣爸爸!
今年暑假,爸爸带着我回农村老家住了一段时间。我在老家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最难忘的莫过于和爸爸一起去钓鱼。
那是一个多云的上午,爸爸首先领着我步入院子,细心地翻开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石头与砖块。随后,他手持小巧的锄头,小心翼翼地挖掘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挖出了一条条四处逃窜、充满活力的蚯蚓。爸爸告诉我,池塘里的鱼儿们对这种蚯蚓情有独钟,用它们钓鱼再合适不过了。
准备好鱼饵之后,我们便带着钓具、零食,兴冲冲地前往村后的池塘边,找了一个开阔又平坦的地方安顿下来。很快,鱼饵也穿好了,一切准备就绪!
我用力甩动钓竿,将渔线抛向池塘深处,然后就开始等待鱼儿上钩。时间一点点过去,并没有鱼来光顾。我问爸爸,是要继续在原地等待还是换一个位置。爸爸微笑着说:“别急,钓鱼这件事,最需要的就是耐心。”我听取了爸爸的意见,拿出随身携带的零食,一边吃一边耐心地等待,也算在享受这宁静的时光啦。
忽然,鱼漂有动静了!它一上一下,好像在冲我点头,水面也泛起了阵阵涟漪。我赶紧呼喊:“爸爸,快看!”爸爸立刻来到我身边,观察着鱼漂说:“别紧张,这是鱼儿在试探,它们还没有真正咬钩。等一下,如果鱼漂猛地下沉,你就赶紧提起钓竿。”于是,我屏住呼吸,紧紧地盯着鱼漂。果然如爸爸所说,鱼漂先是连续轻轻地颤动,然后猛地一沉——鱼儿咬钩了!我赶紧提起钓竿,一股力量立刻顺着渔线向我传来,钓竿的前端也变弯了,看来这鱼不小啊!爸爸赶紧说:“别松手,稳住,慢慢收竿。”我紧握钓竿,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往回拉扯着渔线。这条鱼显然是个顽强的对手,它奋力挣扎,在水面上掀起了一片片浪花。它那雪白的肚皮在翻腾的水花中时隐时现,更增添了几分紧张与刺激,我和它之间仿佛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拔河比赛。随着较量时间的持续,我感觉手臂的力量好像已经用到了极限。爸爸察觉到了我的状况,立刻用他有力的双手握紧了我的钓竿,然后对我说:“别怕,坚持就是胜利!”我俩合力将渔线缓缓地往岸边拖动,共同应对着这场与“水中精灵”的较量。终于,我们把鱼儿拉上岸啦!
这是一条青白色的鲫鱼,我感觉它比家里用的筷子还要长一些。看到这么大的鱼被拖上岸,我兴奋得跳了起来。爸爸夸奖我说:“很棒,你很有耐心,反应也不错,第一次钓鱼就钓到了一条大鱼,应该有一斤多呢!”我笑得合不拢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
这次暑假的钓鱼经历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掌握正确的技巧很重要,不轻易放弃也很重要!
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601)班
孩子的作文从爸爸挖蚯蚓写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就变得具象化了。备好零食、找开阔平坦的地方做钓鱼的地点也是经验之谈。
孩子认真地记录了从耐心等待到初次感受鱼儿咬钩的过程,动静结合的写法让这段文字画面感十足,也激发了“观众”的期待——这鱼能顺利钓起来吗?
没想到,鱼儿上钩不是关键,真正的考验在收回渔线这一段!鱼儿奋力挣扎、人和鱼展开“拔河比赛”、父女俩合力拉鱼上岸的场景是不是很像纸上短视频呢?钓鱼最大的快乐不就是“一波三折”之后的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