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刊表展示墙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24年12月号评刊表提问:看了本期的《亲子作文大课堂》,你是不是“心有戚戚焉”?请说出你们家的“手机管理”故事吧。

读者评刊表展示墙0

讲述人:陈奕辰

周末写完主科作业可以玩15分钟手机,去运动一会儿可以玩10分钟,完成“打卡”任务可以再玩20分钟。

这样一来,每次拿到手机的时候是不是都会有一种打游戏过关的成就感?

讲述人:周子恒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冯家湾小学三年级)

之前妈妈把家里闲置的手机给我听故事,渐渐地,那台手机就归我了。每次一个人在家时,我都会拿出手机偷偷刷小视频,妈妈回家前再把手机放下,装作在认真写作业。有一次,妈妈发现不对劲,就检查了观看记录,发现我在偷偷玩手机,手机就被没收了。过了几个月,因为老师有各种“打卡”任务,妈妈就把手机还给我了,但开启了青少年模式。

青少年模式的效果有限,自律才是真正的“通关密码”,大家同意吗?

讲述人:钟绮罗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铁佛镇中心学校五年级)

因为近视,我的手机被没收了,我怎么求都没有用。我想奉劝各位“创可贴”,千万不要过度玩手机,否则就会像我一样,鸣鸣……

过度玩手机,视力先中招。一定要听“过来人”言,否则吃亏在眼前啊!

讲述人:李仁毅

[湖北省鄂州市新民街小学(凤凰校区)五年级]

我与小作者太有共鸣了……一年下来,我只能趁老妈和她的朋友吃饭聚会的时候玩一会儿手机(宝宝心里苦)。

这应该就是“彻底隔绝法”了……

讲述人:塞欣雨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丹阳集团南岗路小学五年级)

接触手机之后,我开始变得沉迷,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偷偷看。爸爸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给我定了个小目标,说让我多吃蔬菜、坚持减肥,如果能瘦5斤,就允许我使用手机。于是我每天坚持跑步,并对爸爸承诺,只在完成学习任务后看半小时手机,而且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学习日坚决不碰手机。这个问题终于解决啦!

不必一谈手机就如临大敌,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改正、坚持执行即可,从“熬夜党”变成“自律达人”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这种父女双赢的经典案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讲述人:严思淼

(重庆市黔江区正阳街道凉水井正阳小学六年级)

之前,因为我常玩游戏,手机被妈妈没收了。打那以后,只有获得了“优秀学生奖”(给期末考试成绩年级前20名的奖励),我才能在假期玩手机。然而,2023年秋季学期的颁奖仪式推迟了,是和2024年春季学期的开学典礼一起举行的,这就导致我2024年的整个寒假都没有机会玩手机,好气呀!

学校不按常理“出牌”,硬生生地让快乐的假期变成了“手机戒断期”。这“损失”能补回来吗?

讲述人:钱诗悦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崇和实验小学五年级)

一到周末,我就会飞快地把作业做完,但我去找妈妈要手机时,妈妈总会从我身上挑各种毛病,比如没有看书、没有朗读、没有劳动……以此为理由不让我玩手机。

妈妈真是“人工防沉迷系统”啊!

讲述人:刘滨鸿

(山东省菏泽市菏泽一中附属学校五年级)

我们家对手机的管理很严格,我只有考好了才能用:考90分以上可以用10分钟,考95分以上可以用20分钟,考了满分可以用30分钟。

原来还有这样的手机积“分”制——想不到吧,这里的“分”是“分钟”的意思哟。

读者评刊表展示墙1

讲述人:张子沫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

我妈妈一个月给我200元零花钱,玩手机时使用的流量费用由我自己支付(从零花钱里扣除)。为了省出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只能控制玩手机的时间。

妈妈顺手就开启了“零花钱经济学”的“高级课程”,可以为《课堂内外》小学版(智慧数学)担任“场外指导”了!

讲述人:赵佳萱

(安徽省芜湖市湾止区实验学校三年级)

爸爸的旧手机是我学习的好帮手。爸爸妈妈非常相信我,我也比较自觉,只有在遇到困难时才会用手机寻求帮助。学习之余,我可以用手机看动画片。妈妈告诉我,看动画片没问题,但尽量不要看短视频,因为看短视频会影响我的专注力。

妈妈提醒得很对,长时间刷短视频对孩子和大人来说都不是好事,但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前提下看动画片对孩子来说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只有兼顾科学和人性化,才有可能达到“管理”的目的。

讲述人:邱羿宸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红旗小学五年级)

妈妈说,我只要一天之内背诵40首古诗,就可以获得“使用手机40分钟大礼包”。

按这个效率,《唐诗三百首》岂不是一周左右就能拿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cx20250440.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本月来信之最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