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苗翠花的部分谈判记录
作者: 陈诚 波比要问我们的《作文三十六计》栏目最擅长什么,你是不是想说,最擅长教大家写出优秀的作文?
这个答案还真不准确……因为我们最擅长的其实是破除大家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只有“不怕”写作文,才会对创作投入热情,最终写出独特的杰作!
比如,有的同学觉得写作文要想开头、结尾,还得挑选、组织素材,还得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实在太复杂了!所以他们一想到写作文就头痛。
然而,作文真的必须“要素齐全”吗?
那也未必哟!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篇范文一
妈妈:陈诚,你看我这个妈妈还算合格吧?
女儿:还行,但还不够理想。
妈妈:什么那你理想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特漂亮?特温柔?
女儿:不对,你的想法太俗!应该是像《少年英雄方世玉》里的苗翠花那样的!
妈妈:我的天啊,我怎么能够像她呢?她傻傻的,还没大没小,让儿子叫她“花姐”,没个妈妈的样子。
女儿:可是她可爱又聪明,跟孩子的性格很像,最能理解孩子的心情。
妈妈:那…你觉得妈妈哪些地方不如花姐?
女儿:你呀,没有苗翠花的包容心。你自己不喜欢动画片,就说我看动画片“幼稚”;你看不懂漫画,就说漫画“乱七八糟”。如果是苗翠花,早就和孩子一起津津有味地看了。
妈妈:说得我都忌妒她了。
Lrgttftftrfttttttfe
女儿:其实,如果你像花姐一样,我一定会服你管的。你瞧,花姐最大的优点就是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处理问题。你要赶上她,得具备几个条件。
妈妈:说来听听。
女儿:第一,即使你对孩子的爱好不感兴趣,也不要去干涉,因为孩子也没有干涉过你的爱好呀;第二,当孩子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不要随便打断她…
妈妈:还一套一套的呢。行,妈妈我就学习花姐的优点,让你对我刮目相看!
记录人:陈诚(签字)重庆市九龙坡区
你发现了吗?小作者选择了“谈判记录”这种形式,把自己和妈妈的一段日常对话变成了一篇有趣的作文。不需要这样那样的描写,仅仅靠对话就能完成一篇作文,她是不是很聪明呀?这样的作文看上去是不是一点儿也不难写呢?
本月妙计提炼: 记录计
妙计说明:选取生活中关于典型事件的典型对话,以“谈判记录”“辩论记录”等“记录”的形式,将对话组合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记录计”步骤 确定记录主题
在运用这条妙计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并不是任何对话都适合做作文素材。陈诚同学挑选的对话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什么样的妈妈才是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这个话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有现实意义、教育意义,是写作的优质素材。你在选材的时候,也应该重点关注那些有代表性的、能引发大家关注的对话主题。
例
我要记录的是:关于周末能不能睡懒觉的讨论。
我选择记录这件事的原因是:平时上学我起得挺早的,所以周末就想多睡一会儿,但妈妈不同意。我很不服气,就想和她争论一下,看谁的观点更有道理。

“记录计”步骤 整理记录内容
在生活中,我们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往往不会像电视剧里的演员说台词一样,句句直击重点,而是会有一些重复、停顿、跑题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当然不能“照单全收”,那样作文不就太啰唆了吗?我们要把其中和主题有关的部分挑选出来,再按对话的顺序和逻辑进行梳理,然后站在读者的角度看一看,这些对话是不是把问题说清楚了。
在整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一定要保留对话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部分,比如一些生动的表达、口头禅等,这样,即使作文里没有任何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性格描写,读者也能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脑补”出说话人的形象。比如范文中妈妈改口称苗翠花为“花姐”,并声称自己“都忌妒她了”,就表现出了妈妈可爱、幽默的一面。
我要记录的是:关于周末能不能睡懒觉的讨论。
妈妈的回答是:你正是学习的时候,学习不能懈怠。
这个话题是这样引起的:我对妈妈说,星期六我想多睡一会儿,最好是睡到自然醒
我的回复是:我觉得星期六早晨多睡一会儿不能和学习懈怠画等号。早晨我多睡了一会儿,可能少背了几个单词、少读了一篇文章,但我的心情很愉悦呀!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做作业、复习,效率不是更高吗?如果我很想睡觉,却被逼着早起,那我肯定有“起床气”,接下来带着情绪学习效果肯定不好。
妈妈的反应是:这怎么行?你早晨要背英语单词、读英语故事。都说一天中早晨的大脑最清醒,人的记忆力最好,当然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
妈妈的回答是:你这小孩怎么道理还一套一套的?比你爸还能说。谁教你的?学校开辩论课啦?
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反驳是:学校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有早读课,每一个上学日的早晨我都有好好利用大脑,星期六想让大脑休息一下也不行吗?
我的回复是:妈妈,你别转移话题呀!你不记得了吗?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注意力也没法集中,事情也做不好。上次你网购维权不顺利的时候,你不也说你没心情做饭,让我们点外卖吗?我在学校上了五天学,周末很想放松一下,这就是老师说的“张弛有度”呀。如果每天都像绷紧的弹簧一样,不是反而会出问题吗?
记录计”步骤三 完善作文
把讨论的起因、双方你来我往的观点以及讨论的最终结果展示出来,加上一个类似“关于的记录”这样“一本正经”的标题,再加一点对人物状态的描述,比如“妈妈(皱眉)”“我(理直气壮)”,一篇有话题性、有深度的作文不就完成了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cx2025060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