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市场
作者: 李立峰“老爸,你猜我今天赚了多少钱?”一见面,儿子就兴冲冲地向我提问,那神情,无非就是想说——夸我。我问:“赚了多少?”“300 多!除去成本70,净赚200 多!我给团队里的每个人发了5 元工资,还给班级捐了20 元,我捐得最多!”“太棒了!”全家人一致夸奖,“以后,你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
时间回到两天前。
妻子忧心忡忡地告诉我:“儿子的学校要搞跳蚤市场,5 到8 人一个团队,儿子的团队只有3 个人,还都是没有被其他团队选中的。我觉得儿子的人缘不好,在班里没什么朋友。”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然,我推测,有可能是因为儿子这一段时间忙于元旦晚会的主持工作,没来得及组队。在我看来,儿子乐观、自信、独立,一定能应对各种情况。我们应该多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少给他贴标签和下定义。
第二天晚上,我回到家,看到儿子已经准备好了不少奥特曼卡牌和1 套乐高玩具,还是孩子懂孩子啊!我还看到1 个撕去了外包装的矿泉水瓶,里面装着50 元钱。原来,儿子要在跳蚤市场摆个套圈游戏的摊子,这个装着50 元钱的瓶子是大奖。“50元?会不会太多了?”我问。对于一两元玩一次的套圈,50 元算是巨款了,倘若被套圈高手套走,儿子岂不会心疼?“20 元就够了吧?”我边说边翻钱包。儿子却说:“不多,50 元才吸引人啊!乐高更贵,1 套100 多呢!”原来,儿子早就想好了规则,比如矿泉水瓶和乐高都会横着放在地上,必须套中三分之二才算数,而且要在5 米之外套,那还真是不容易得手。
团队问题也解决了。当孩子听闻5 人以下的团队不能参加时,他迅速找到一个团队建立联盟,还签了“合同”,约定对方团队的商品可以用于套圈,如果被套中,由儿子付钱给对方。用这个方法,两个团队既能各自保持独立,形式上又符合学校的要求。
跳蚤市场开市之后,如儿子所料,套圈游戏在全校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同学,不少人都是奔着50 元巨款和乐高来的,人多的时候,收钱都来不及,老师和别的同学都过来帮忙了。
在儿子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了解了不少跳蚤市场的精彩故事。
跳蚤市场还没开始,儿子就花10 元巨款从美术老师那里买了用绘画体书写的春联。儿子觉得非常值,我们也赞同,说:“这么漂亮的春联,不要贴门上了,赶紧收藏起来吧。”
在儿子摆摊的时候,数学老师提着大篮子过来兜售自己孩子的毛绒玩具,1 元钱1 个。儿子付了1 元钱,选了一个毛绒玩具,然后又潇洒地把玩具放回了篮子,让数学老师颇为吃惊。
在奥特曼卡牌中,儿子发现了1 个小零食。哪儿来的零食?他很奇怪。同学告诉他,刚才有1 个小女生来套圈,蹦蹦跳跳地,把小零食掉在了套圈区。这个只值1 元钱的小零食吸引了不少人,让儿子赚了十几元,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啊。
儿子说,他捐出去的20 元钱将和班里其他组捐的钱一起送去敬老院。小小少年,虽然赚了钱,但对赚钱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其间的合作与历练,是献出的一份爱心。
我决定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儿子,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