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捡柴

作者: 杨泊涵

虽然已经整整三年没回老家了,但和兴奋的大人们相比,我的态度还是说不上积极。想想那些老旧的房屋,那窄窄的路,我的心里满是抗拒。

正月初一一大早,刚吃过汤圆,姑姑便提议:“今天初一,难得大好天气,我们全家上山捡柴吧!”什么?上山捡柴?那岂不是会把我这一身漂亮的新衣服弄脏?搞不好还会把衣服弄破!我才不去呢!可大人们兴致都很高,拿斧头的拿斧头,拿镰刀的拿镰刀,背竹筐的背竹筐,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我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爸爸冲我招手,我才懒得理他。姑姑对我说:“我家的‘小公主’,快点跟上哟。今天正月初一,捡柴就是‘捡财’,金银财宝的‘财’,多吉利!”“骗人,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涵涵,在民间,正月初一‘捡财’就是‘添财’的意思,难道有金银财宝你也不要吗?”妈妈也这么对我说。谁说我不要了?我可是出了名的“财迷”。“涵涵,别犹豫了,待会儿‘财宝’都让你姑姑一家捡完了哟!”妈妈催促道。虽然对姑姑和妈妈的话半信半疑,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跟上了队伍。

爬到半山腰,我就气喘吁吁了。更要命的是,路渐渐消失了,迎面而来的是带刺的灌木丛。我一边保护着我漂亮的衣服,一边安慰自己:没事的,为了“捡财”,豁出去了!走在我前面的家人一个个如同猴子附身,一会儿抓住树干向前一跃,一会儿找到空隙弯腰一爬,根本没把这险恶的路况当回事。我则像一头莽撞的熊,只会横冲直撞。好不容易走出灌木丛,我低头一看,发现自己全身都是苍耳,好狼狈呀!

又往前走了一会儿,一条小山沟如同拦路虎般横亘在我们面前。爸爸像耍帅一般,起跳,旋转,完美落地。妈妈也以立定跳远的姿势,一下子就跳了过去。接着,姑姑借助一根木棍的帮助,跳过了小山沟。轮到我了。我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可内心早已慌乱不堪,一颗心越跳越快,都要跳到嗓子眼了。我扬起手臂,双腿微屈,以标准的跳远姿势纵身一跃。虽然成功落地,但一个没站稳,我歪倒在地,衣服顿时变成了“迷彩服”。

突破重重“关卡”后,大人们口中的捡柴宝地终于到了。虽然走了那么久的路,但大人们似乎毫不疲惫,立刻开始捡柴,一边捡一边还哼着歌呢。我虽然很想休息,但也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行动。我捡起第一块柴,觉得手上湿漉漉的,很不舒服。我把柴凑近一看,发现上面有小虫子在爬动,吓得我赶紧把柴扔掉。扔掉这一块,还得捡下一块,想“发财”的好胜心让我硬着头皮一块一块地捡起柴来。好不容易捡了半筐柴,姑姑却说要捡干柴,不然无法生火。我又悲又怒,只好重新来过。刚开始,我对什么样的柴才算干柴把握不准,总觉得这块也是,那块也合格,只好不停地问大人。后来,我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认得快,捡得也快,很快就捡满了一筐。

“捡柴行动”结束后,我看着沾满泥巴的手和嵌满黑泥的指甲,以及沾满稀泥、还被刮破了的衣服,又摸了摸乱鸡窝似的头发,心里怪不好受的。但看了看满筐的干柴,我又有一种微妙的兴奋感。“收获”果然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呀!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小学六(4)班

指导老师:霍芝勇

“双减”新鲜事:捡柴

“双减”新体验:“腊月三十登高台,正月初一要捡柴”是我国不少地区的民俗。在过去,人们需要烧柴做饭、取暖,柴火是每天必需的燃料,捡柴自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家务活儿,家里柴火的多少也是判断一家人是否勤劳的标准之一。后来,煤、天然气、太阳能替代了柴火的地位,人们不再需要捡柴,但是捡柴劳动中“添财”,也就是勤劳致富的美好寓意却保留了下来,捡柴也就渐渐演变为一项有趣的新年习俗。

“双减”新计划:1.请你查一查民间还有哪些寓意美好、吉祥的新年习俗,看看不同地方的习俗有什么区别。2.请你问一问家里的长辈,了解一下他们小时候过年会做些什么,请他们给你讲解一下这些事的意义和他们当时的感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