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母城——包包子
作者: 马若婷大家好!这一次,我想带你们一起“寻味母城”,也就是在重庆市渝中区寻找美食。今天我们要探寻什么美食呢?哈哈,那就是包子!
包包子的材料可真不少:发酵好的面团、入味的肉馅、一根擀面杖、一把塑料刀……首先,我们要把胖乎乎、软绵绵的面团搓成又细又长的条状,接着用塑料刀把面团切割开来,切出的小面团要呈正方形,还要保持大小基本一致。正式包包子前,为了防止面团黏桌,还要在桌面上撒一层细细的生面粉。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啦!把切割好的小面团摆在撒好的面粉上,左手捏住面团的边缘,右手拿着擀面杖,用擀面杖从面团中心向边缘推,边缘要被推得越薄越好——注意!中间的面要厚一点,这样才能包住肉馅不破皮。经过我的不懈努力,面团边缘被我擀得薄如纸片,接下来就可以包馅啦!我先用勺子舀起一坨香喷喷的肉馅,把它放在包子皮的正中间。接着,我用左手按住肉馅,用右手大拇指固定住包子皮,食指在皮外依次拨动。在这一步,大拇指一定要紧跟其后,捏住每一次食指拨弄过来的皮,这样包子皮合拢之后,才会出现一个个小褶皱。只要不断重复这个动作,褶皱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密。①你可别以为这个动作很简单,真做起来一点儿也不容易,我也是经过反复尝试才成功的。我一边拨,一边拉,一边合,嘿嘿,褶皱连成了一个圆圈,一圈褶皱围着肉馅,像极了妈妈连衣裙上的花边。②最后一步是把褶皱捏紧。捏完之后,一个胖嘟嘟、圆溜溜的包子就现身啦!
包包子这一“工程”可算完成了,接下来就要蒸包子了。想想能吃到自己包的包子,我激动不已。只见师傅把包子一圈一圈围起来,放进蒸笼。一个个可爱、饱满的包子呆呆地坐在蒸笼里,我觉得它们都在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师傅盖上蒸笼盖,它们也闭上了双眼……
“呼——呼——呼——”从蒸笼里传出了风声一样的声音,蒸笼上方也冒出了一缕缕白烟。“快好了!快好了!”师傅说。我和同伴们咽了咽口水,睁大了眼睛,不停地搓手,肚子也“咕噜咕噜”地叫开了。
“包子来喽!”师傅大喊,一股酱肉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早已按捺不住,拿起筷子,端起碗,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包子。胖乎乎、圆嘟嘟的包子真是太可爱了!我顾不得面皮滚烫,也顾不得吃相是否优雅,狠狠地咬了一口包子。啊,外皮蓬松细腻,肉馅味道浓郁,大颗大颗的肉粒在口腔里“爆汁”,让人忍不住想再来一口!一口接一口,一个接一个,一笼包子一下子就被我们吃得精光,有的同学吃了好多个还嚷嚷着不够呢!③果然,亲手包的包子吃起来胜过一切山珍海味!
重庆市渝中区大同实验学校五(4)班
指导老师:谷 栗
描写亮点分解①:对“包包子”来说,“包”肯定是最重要的步骤。“包”的动作看起来简单,但要包出均匀的褶来,可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活。
描写亮点分解②:描写技能要“刚柔相济”,先清楚地介绍动作要领,再用生动有趣的想象把动作的“结果”描述出来。
描写亮点分解③:先写自己看到包子出笼时的反应,这是“特写”;再补充同学们的反应,这是“群像”。有了“特写”和“群像”,包子的美味就被展示得很全面啦!
描写练笔:你们家做过哪些面食?面食下锅前、出锅时是什么样?如果你之前期待过、观察过,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看到的情况;如果你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下一次家里蒸包子、馒头,或是包饺子、下面条的时候,不妨去观察一下哟。
例
有一次,我家包了饺子。
饺子包好后,在桌上等待下锅时是这样的: 。
饺子刚下锅的时候是这样的: 。
当家人说饺子可以出锅了的时候,它们在锅里是这样的: 。
饺子盛出来的时候是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