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骑行

作者: 钱永曦

环湖骑行 0

暑假,我们一起完成了三天绕太湖骑行一周的活动。

“ 我们”都有谁呢?有我、我妈妈,还有另外7 位家长和10 位小伙伴,一共19 人。

“三天绕太湖骑行一周”是什么概念?那是三天骑了足足280 千米呀!超长的骑行时间,超长的骑行距离,是不是让你很震撼?

骑行的第一天,我们凌晨4 点多就起来了。来到集合地点,大家都很开心,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似乎接下来要进行的不是艰苦的运动,而是轻松的旅游。

太阳升起来后,温度也渐渐升高了。偶尔吹来一阵湖风,那就是上天的恩赐。大约骑了60 多千米后,我们来到了吃饭的地方。饭后,有人开玩笑似的建议说,找“货拉拉”把大家运到终点算了。说笑归说笑,大家都知道,决不可以刚“开战”就要“投降”。我平时经常跟着妈妈做运动,所以感觉自己还很有劲呢!

挑了一个阴凉处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骑行。下午的天气比我们想象中热得多,太阳开始发威,我们都要被它晒干了。但我不能放弃,我要打败太阳!冲呀!

我们骑过了很多很多座桥,爬上了一个又一个或长或短的坡,终于到达了常州的酒店。酒店虽普通,但对疲惫不堪的我们来说就像家一样亲切、舒适。晚上,洗了澡,吃了饭,我们就早早睡觉了。整个晚上,我累得一个梦也没有做。

第二天,我们要出发前往浙江省湖州市。虽然我们已经尽量在树荫下骑行了,但还是躲不过高温的“烧烤”。出发后不久,我们就遇到了一个大上坡,这可把大家累坏了。“呼,呼,呼……”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只艰难爬行的蚂蚁,随时都可能晕过去。瞄一瞄左右,大家没一个状态好的,全都满脸通红、汗流浃背,像是刚从热水里被捞上来似的。我咬牙坚持,坚持,啊,终于上来了!下坡的那一段路,我整个人好像都飞了起来。那苦尽甘来的欢喜,再怎么欢呼雀跃也道不尽呀!

我们骑啊骑,很快又到了午饭时间,我们打算一鼓作气骑到酒店再吃饭。没骑一会儿,风开始呼呼地吹,天空也阴沉了下来。哗啦啦,哗啦啦……雷阵雨说来就来,我们立刻变成了落汤鸡,浑身上下没一处是干的。但大家都没有退缩,因为整个上午我们都被太阳烤着,这个时候淋点雨还挺舒服的。可老天爷好像不想让我们舒服太久,雨越下越大,连路都看不清了,我们只好停在路边的屋檐下躲雨,又在小卖部买了干粮补充能量。

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没过多久,雨就停了。我们继续骑行,很快就到了酒店,酒店里的美食和温泉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治愈”的快乐。

第三天,因为下午才开始“战斗”,我和妈妈就睡了个舒舒服服的大懒觉。这天的太阳公公很赏脸,躲了起来,天气很凉快,可“人有旦夕祸福”——我摔跤了!我的手臂被摔得好痛,膝盖也破了皮。泪水在我的眼眶里直打转,但我最终还是忍住了,没让它们流出来。一个能骑行上百千米的人会被这一点点痛打倒吗?妈妈帮我把伤口处理了一下,我们就跟着大部队一起往家的方向骑。和白天相比,晚上骑行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大家相互提醒和打气,不知不觉,我们就回到了出发地点。

这是我第一次连续骑那么远的车。一路上,我们看到了日出和日落,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美景。我虽然很热、很累,但从没想过放弃。现在想起这件事,我还是很开心,也很自豪!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五(9)班

指导老师:孙大武

“双减”新鲜事:长途骑行

“双减”新体验:骑自行车不难,但是长距离、长时间地骑行就是挑战体力和耐力的极限运动了。向自己发起挑战的小作者还真不少,2015 年4 月号《超越极限》里的李松岩同学骑行了50 多千米,2021 年1/2 月号合刊《挑战极限的骑行》里的李艺哲同学骑行了106 千米,本文的小作者再次刷新纪录,完成了280 千米的环太湖骑行,让我们为她鼓掌!不过,极限运动并不是攀比数字,我们应该量力而行。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就可能会受伤,甚至遭遇危险。正是因为小作者平时坚持运动,家人充分了解她的体力状况,才会制订这样的环湖骑行计划。同时我们也看到,长距离的骑行绝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份周密的计划(包括每天骑行多少千米、骑多久要停下来补充能量等)。还是那句老话——安全、科学才是从事运动的前提。(小编提醒:对儿童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我国法律有相关规定,大家一定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参与运动哟!)

“双减”新计划:1. 如果你有一项一直在坚持的运动,请回忆一下你从“新手小白”到现在有哪些变化,你是怎样实现这些变化的,以及在坚持运动的过程中有哪些突破性的时刻。2. 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但又对爬长城、登泰山这样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活动感兴趣,不妨给自己制订一份科学增强体力的计划。

上一篇: 神奇的云海豚
下一篇: 足球伴我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