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作者: 周徵羽在我的家乡,没有哪个节日比端午更讲究了。
家乡的端午分“大端午”和“小端午”。相传屈原流放湖南的时候,曾在溆浦居住过一段时间,溆浦人以此为荣。屈原投江之后,溆浦人在五月十五才得知噩耗,因此他们把每年的五月初五称为“小端午”,把五月十五称为“大端午”,以纪念屈原。
五月十五这天真是忙碌!外公外婆的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要挂艾叶和菖蒲。伯娘、婶婶们将仔细清理过的艾叶赠予邻居,收到菖蒲和艾叶的人也会回赠粽子。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赛龙舟,方言叫“扒龙船”。制作龙舟的木料都是精心挑选的,有些甚至是“偷”来的。俗话说:“龙船料要偷,十赛赢九头。”“买的木料笨,偷的木料灵。”赛龙舟可是关系各村“名誉”的大事,为了获胜,大家真是想尽了办法呀!
赛龙舟的时候,放龙舟的亭子边总是挤满了男女老少和卖吃食的小贩。妈妈说,她小时候根本顾不上看赛龙舟,只顾着吃凉粉和冰棒。龙舟会被漆上崭新的红色,它们有“龙尾”,却没有“龙头”,所以看上去又长又窄。不等推船下水,观众就开始兴奋了。划手们听到热闹的欢呼声和锣鼓声,当然更来劲儿了。“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随着比赛开始,河面顿时水波翻滚……
妈妈的端午是看赛龙舟,我的端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端午习俗的“精髓”——吃粽子!大小两个端午节里我都能吃到粽子。不管是市面上卖的粽子,还是亲朋好友送的粽子,妈妈总要唠叨几句:粽子的绳子扎得紧不紧,不紧的一煮就烂;煮粽子的火候到不到,火候不到煮出来的粽子糯米很散……只有那些经得起考验的好粽子,才能让人在剥开粽叶的那一刻闻到扑鼻的粽香,才能让每颗米粒都拥有软糯的口感。最具特色的粽子当然是巨大的枕头粽,但一升糯米加上肥瘦相间的腊肉,我们一家三口齐上阵也吃不完,我们只好遗憾地放弃。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沅江仍然宁静地在外婆家门前流淌,那些历经千年的习俗,仍然不见褪色,慢慢地化为我的乡愁……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警予学校六(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