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妈妈赚钱花

作者: 王李硕

从我出生到现在,家里为我花了很多钱。妈妈开玩笑地让我给她赚点儿钱花,可我一个小孩子能干什么呢?妈妈说:“你可以投稿呀。你说话,我打字,一年级的作文一般一两百字就可以了,这对你来说很简单。”我想,试试就试试,我又不是不会说话。妈妈虽然这么说了,但并没有真指望我赚稿费。没想到,很快,我的第一篇投稿就被采用了,妈妈的卡上收到了我的第一笔稿费!

以前,我觉得自己的钱都是宝贝,我的存钱罐里有几百块钱,我一分也舍不得花,但花爸爸妈妈的钱,我从来没想过节省。只要进了超市,我就会拎着大包小包出来;我买衣服从来不买单件,怎么也得多买一身替换着穿;看上去差不多的玩具,我一定要买贵的,我觉得贵的肯定质量好;去游乐园,我得玩遍所有喜欢的项目……妈妈说我是花钱如流水的主,在我眼里,钱好像是大风刮来的一样。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被封控在家将近一个月,那可真是“坐吃山空”。解封后,爸爸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才回来,我这才知道,大人赚钱真不容易。

我给妈妈赚钱花0

妈妈说,我们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她可不想自己的孩子除了乱花钱什么都不会,她说,必须早早地跟我谈谈钱。因为她没有和哥哥早早谈钱,导致哥哥高中住校后才开始“勤俭持家”。之前,哥哥从来没有存过一分零花钱,他把钱都用来买吃的了,美食就是他的命。有一次,他一口气买了一百多块钱的面包,足足吃了一周多才吃完,吃到最后自己都想吐。初一的暑假,妈妈给哥哥报了西安的研学夏令营,结果哥哥那一周光顾着吃,最大的收获就是胖了好几斤。哥哥中考成绩不理想,只能花钱上私立高中,三年下来要多花好几万,哥哥可难受了,这才开始算计着花钱。现在,哥哥在食堂打饭只选性价比最高的菜,既能吃饱,又能保证营养。虽然妈妈告诉哥哥,他美食城的消费卡里存着足够的钱,但哥哥只会在买一赠一的会员日去消费。换季打折的时候,哥哥才去买衣服、鞋子。去年,姑姑想给哥哥买件180尺码的羽绒服,哥哥说啥也不同意:“姑姑,我要185的,我还得长个子呢!买大一点的,能穿好几年。”姑姑气得在电话那边大吼:“王端,我花钱!是我花钱!我每年都给你买一件羽绒服!”哥哥慢悠悠地说:“我亲爱的姑姑,你的钱也是钱,也不能乱花,俭以养德啊……”

前几天,妈妈收到了杂志社给我发的二十元稿费,她说要给我存起来。我笑嘻嘻地说:“妈妈,我不要,这是我赚给你花的!”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永昌路校区)一(2)班

指导老师:刘 倩

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孩子口述、家长记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孩子对表达的畏难情绪。

孩子作文的信息量也不小,他的“花式”花钱法看得我们胆战心惊。疫情三年让很多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孩子也因此变得成熟起来。

孩子作文的“下半场”笔锋一转,妈妈在文中一笔带过的哥哥成了主角。对妈妈而言,哥哥是“前车之鉴”,当上天给了她第二次机会时,她决定“金钱教育从娃娃抓起”;对小作者而言,哥哥的转变他看在眼里,改变后的哥哥成了他的榜样。这样生动的事例比大道理更能让我们有所触动。

主裁小酷龙

妈妈版《常和孩子谈谈钱》:都说“谈钱伤感情”,妈妈却偏要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谈钱,不仅要早早地谈,还要引经据典地谈、高瞻远瞩地谈……有朝一日,本龙如果开设财商教育课程,一定要请这位妈妈当顾问!

孩子版《我给妈妈赚钱花》:孩子的作文分为上、下“两集”,“上集”讲自己和钱的故事,“下集”把哥哥推到聚光灯下,通过自己和哥哥这两个“证据”,充分论证了妈妈“家长需要常和孩子谈谈钱”的观点是正确的。

特邀嘉宾贝壳姐姐

未成年人的金钱观、多孩家庭的教育问题、远离“消费主义陷阱”的方法……本期母子档作文的看点非常丰富。身处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理性、合理地消费,“金钱教育从娃娃抓起”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随着二孩、三孩家庭的增多,对不同孩子的态度、孩子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需要密切注意的问题,小作者以“由奢入俭”的哥哥为榜样就是受到了良性影响的表现。妈妈践行了“正向激励式”育儿法,鼓励孩子挖掘自身的才能(投稿赚稿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要浪费国家的钱)……充分调动起了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孩子也没有辜负她的培养,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消费是理性的、值得的,并且小小年纪就能赚钱“反哺”家庭,真是能干又可爱!

上一篇: 常和孩子谈谈钱
下一篇: “女神”的陪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