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摊儿
作者: 宋清如四年级那个暑假,一到傍晚,妈妈就会早早让我们吃完晚饭,去小区门口的大广场上纳凉。
广场上,有老奶奶在跳广场舞,有小宝宝在学走路,有骑自行车的、打羽毛球的,还有玩“一二三木头人”的。当然,人多的地方也少不了卖东西的,比如卖冰镇饮料、雪糕、气球什么的。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居然有一位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摆摊卖东西!我好奇地凑过去一看,摊子上有买麦当劳儿童套餐赠送的游戏机,有填写手账本的全套工具,还有其他各种文具和小玩意儿,价格不贵,便宜的一元,贵的不过十元。很多小朋友围着又看、又问、又摸,场面十分热闹。①
看到这种场景,我的心里不由得冒出一个想法:我也要摆个摊试试。我和妈妈商量起来。妈妈问我:“你准备卖什么呢?”这……我确实不知道该卖什么。妈妈说:“你想体验一下摆地摊的感觉,妈妈是非常支持的,但任何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你要好好琢磨一下,研究一下这件事的可行性,拿出一个方案来,比如你的目标客户是哪些人,他们的购买力如何,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在现有的摆摊环境下如何细分市场、切出自己的蛋糕……”②我觉得妈妈说得非常有道理,这些问题都是我没想到的,也是需要提前谋划的。
那天晚上,我没有再玩我最喜欢的滑板车,而是认认真真地观察起了广场上的人。我发现,广场上小孩最多,在小孩中,绝大多数都是小学生。于是,我就把他们确定为我的目标客户。客户群体有了,我就开始琢磨要卖什么。什么东西男孩女孩都喜欢呢?手账本不行,男孩不喜欢;刀枪或是奥特曼玩具不行,女孩不喜欢。再说这些东西他们估计早就有了,家长不会再让他们买“同款”。我琢磨来琢磨去,最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卖泡泡水。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吹泡泡,泡泡水的价格也很便宜,家长一般都不介意给孩子购买。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广场上没有一个小商贩在卖泡泡水,没人和我竞争!③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了我,说我的方案非常可行。
回到家,妈妈在网上买了三十支泡泡水。收货之后,我和妹妹一起动手,在一个牛奶箱上画出三十个圈,再抠出三十个圆孔,然后把泡泡水插了进去。我们给泡泡水分了类,卡通管放一边,“西洋剑”放一边,迷你管放一边。④插好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捧着箱子到广场上去卖泡泡水了。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生意惨淡,小摊无人问津,我不免有些灰心丧气。妈妈在一旁鼓励我:“万事开头难,想办法吆喝一下,或者弄点泡泡出来吸引顾客。你蹲在这里啥动静也没有,以为自己是姜太公啊?”妈妈说得对!我和妹妹分工,我负责吹泡泡,妹妹负责追泡泡和击破泡泡。果然,没吹一会儿就有小朋友被吸引了过来,我们的生意终于有了起色。⑤
经过一晚上的努力,我一共卖出去十支泡泡水,销售额是三十五元。我感叹道:“我都快磨破嘴皮了,才卖了这么点钱,扣除成本才赚了十几元,赚钱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真是一次珍贵的练摊经历呀!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五(4)班
描写亮点分解①:在描写了广场上的“群像”之后,小作者又对一位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来了个“特写”。
描写亮点分解②:妈妈的这番话“技术含量”很高,小作者将它准确地记录了下来,自己作文的“技术含量”也增加了。
描写亮点分解③:这一段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既展示了小作者的叙述功底,又表现出了她的逻辑思维能力。
描写亮点分解④⑤:商品的摆放有学问,商品的营销也有学问,你学到了吗?
描写练笔:怎么才能增加作文的“技术含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急”,把每一个步骤的细节都整理好,再“娓娓道来”(比如像宋清如同学一样把妈妈的“高质量”建议详细地记录下来)。请你回忆一下某次重要的活动,想一想活动的策划人或领队是怎么给你们介绍情况、指导你们参与的,尽可能地把他们的话记录下来——
例
有一次,我参加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 ,带领我们参加活动的人是: 。
活动开始的时候,他是这样给我们介绍的: 。
这次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关于这一环节,他是这样给我们交代的:。
他还给了我们这样的建议: 。
有的同学提了这样的问题: ,他的回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