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事情节奏,捕捉情绪变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在教作文的时候,老师总是强调要写出“真情实感”;在生活中,当遇到开心、生气、伤心的事时,我们多半会忍不住发布到社交媒体上,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安慰。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的表现就变了呢?明明在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大事小事,但到了作文里,却是千篇一律的“为好人好事感动”“赞美某人的无私奉献”,甚至还有各种虚构得让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和作文里的“真情实感”之间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鸿沟呢?

“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诊断书

症状一:不合常理

病情摘要:无视事情发展的基本逻辑,为追求情感的强烈,为角色设置了各种不合常理的“障碍”,比如在私家车和打车软件都很普及的今天,还让妈妈背着自己步行去医院。

症状二:不明所以

病情摘要:无法通过选材和描述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情绪,只能在作文的结尾处用“啊,我真是太高兴了”,或是“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等生硬的语言强行“动情”。

症状三:不见细微

病情摘要:将“真情”与“大事”画等号,认为只有拾金不昧、舍己为人等“大事”才配得上“动情”,在选材时基本不考虑身边的小事。如果没有遇到过“大事”,就编造“大事”。

治疗建议

1.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仔细体味那些曾经让你“动情”的瞬间。2.不要将“真情”与“深情”画等号,任何情感,比如愤怒、困惑、委屈……都是“真情”的素材。3. 单元习作要求中特别强调了“变化”,这是在提醒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能会先生气再消气,也可能会先开心后失落,要试着写出情感的“层次感”。

把握事情节奏,捕捉情绪变化0
把握事情节奏,捕捉情绪变化1
把握事情节奏,捕捉情绪变化2
把握事情节奏,捕捉情绪变化3

上一篇: 当跑道无限长
下一篇: 幸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