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阅读报》创刊记
作者: 赵牧荑2022年11月,我们的《博雅阅读报》第一期终于“发行”了!上学期,我们博雅阅读社初次尝试了制作报纸,在原版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升级,增加了栏目,使用海报设计软件重新排版,插画也更加精美了。
我们的校图书馆常有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活动宣传当然要跟上节奏。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广播、通知栏、微信公众号,但还是有很多同学没有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报纸方便携带,可以发到各班,让同学们随时阅读,所以我们决定为图书馆办一份报纸,用这样的方式和更多的同学分享优秀作品和图书馆的资讯。

产生这个想法后,我和邹嘉翼与老师进行了一次交流,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于是,我们就开始行动了。刚开始,我们直接就在纸上画板块,经过老师的提醒,我们发现这样的流程是不对的。和老师讨论了好几次后,我们才知道,想做好一张报纸,要经过策划选题、设计栏目、收集素材、编辑排版等好多环节,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于是,我们决定“招兵买马”。
我们在博雅阅读社的活动上进行了宣讲,更多的同学加入了进来,编辑部正式成立了!编辑部的所有成员和老师一起开会,讨论决定了栏目和素材。我们决定用电脑排版,老师就教我们使用设计软件。六个小编辑分好工后,就开始在软件上协同工作。每天放学一回到家,我们就埋头苦干,努力完善自己的报纸。我们一边在微信群里交流,一边互相帮助,排版软件里留下了好多成员的相互评论。大家除了完成自己的部分,还会友善地给同伴提建议、加装饰、修改内容。在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我们终于完工了!
第一份报纸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近期图书馆的活动信息,博雅阅读社的成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也有选自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希望我们的报纸能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的活动和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可以给我们提建议,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编辑部成员的收获
2017级2班吴恺洛
每天回家写完作业后,我们就会打开软件制作报纸。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会在微信群聊里及时沟通。我们仅用三天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报纸的制作工作!虽然这三天每一天都很忙碌,但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我是忙碌并快乐着呀!
2017级8班王睿歆
刚开始,我以为做报纸就是写作文,没想到这件事这么有趣!我们不但要排版,还要筛选素材,甚至要删减大家的文章。这些工作看似繁重,但其实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累,因为它们比家庭作业有趣多了!
2017级8班赵牧荑
从创办报纸开始,我就觉得这份工作既有趣又有意义。我们每周三上午都会在一起开会,社团活动的时候也抓紧时间讨论。那几天,我每天一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和同学一起编辑报纸、在微信群里讨论问题。有一天老师本来没有布置作业,但我也因为编辑报纸忙到很晚……和好朋友一起忙碌,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2017级8班邹嘉翼
我真享受那段沉迷于创作和讨论的时光!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做一件事真的很难,团队互帮互助,就容易多啦!
2018级6班张宸瑜
在加入编辑部之前,我以为做报纸非常简单,真上手了我才发现,做报纸很难,因为文章编辑、排版等制作步骤都很烦琐,即使我每天晚上都在工作,就这样做了一周时间,也只是刚刚把全部的文字写好,之后还需要进行多次修改。我没有参与前期策划就已经这么忙了,可见真正的编辑得多辛苦呀!
2018级6班盛潜溪
我们的编辑部由六名同学组成,每个同学都认真负责。我们尝试用一种之前没试过的方式来做报纸,就是在排版软件上协同工作。对我们六个编辑来说,最大的奖励就是读者能够喜欢我们的作品——《博雅阅读报》。
在这份《博雅阅读报》上,我们看到了北大附小樱花诗社的精彩活动,看到了“探秘阅读空间”的活动介绍,看到了“可以移动的图书馆”,看到了小书迷们为图书馆绘制的主题插画,还看到了颇为严肃的专题讨论——“纸质书是否会被电子书取代”。在“好书推荐”栏目,小编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一个孩子的诗园》,而且还是由优秀的年轻翻译家漪然和文学翻译泰斗屠岸先生协力打造的版本,在2016年1-2月号寒假合刊的“好书架”栏目,我们为大家推荐的就是这个版本哟,“小创”的小编和《博雅阅读报》的小编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名师档案
刘晓慧,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现负责北大附小图书馆课程与阅读推广活动建设。2021年组织开展的“点亮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项目获得国际图联第19届“图书馆营销奖”第二名,这是国内第一次有小学图书馆获得该奖,也是全球中小学图书馆
项目第一次入围该奖项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