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论据,助力论证

作者: 江希

很多高中生写议论文时经常出现以下几类问题:有的同学总是大篇幅地叙述事例,导致顾此失彼;有的同学不分场合、不分逻辑,胡乱使用和堆砌论据;还有些同学长期“吃老本”,拽着几个论据不放手,以致写出的文章老套且无章法。那么,应如何使用论据呢?

一、注重积累论据,让思想深邃

首先要明确一点,论据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期间,同学们应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记录、善于分析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议论文的质量。那么具体该从哪些方面积累论据?

1.在新闻媒介中积累论据

经常有同学抱怨:“哪里有那么多的时事案例供我们收集呢?”殊不知新闻媒体就是最佳的平台,例如《新闻周刊》《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通过这些平台,能及时了解社会现状及突发事件。当然,在看的时候,应该注重对细节的提炼,并做好简单的抄录工作。完成抄录后,再将有用的素材进行整理,以便形成论据收录册。当然,不能只是单纯地抄,也要深入地思考,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写议论文时更灵活地运用。

不过,在最初阶段,同学们往往会不加取舍地收集,恨不得将整个事件一字不落地抄录下来。针对这种情况,应多翻阅他人的收录册,了解他人是如何整理论据的,并从中汲取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另外,也要养成与同学分享的好习惯。这样一来,一方面能集思广益,一方面也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与深入思考的能力。

2.在经典书籍中积累论据

阅读历史书籍、世界名著、人物传记等同样是收集论据的有效途径。论据可以分为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两种。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能积累不同类型的论据,由此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例如人物传记,记录了某位成功者的经历,是宝贵的智慧财富。如《毛泽东传记》《马克思传记》等,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了解共产主义思想,而其中的一些至理名言,更会成为写作议论文时的道理论据;又如历史书籍,在阅读期间能源源不断地积累更多史实材料,这些材料同样是议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论据。另外,《四书》《五经》,以及王阳明的哲学观等,同样是写创作议论文的过程中,要积累的论据素材。

议论文写作最忌闭门造车,而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恰恰是摆脱闭门造车的有效途径。所以,养成积累论据的好习惯,并在写作中精准地运用论据,是提高议论文写作质量的前提。

二、注重使用论据,让写作得心应手

目前还存在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有的同学们虽然掌握了许多论据,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这就导致他们在写作文时,常常出现用错论据,或是堆砌论据的情况。由此可见,正确地使用论据才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那么,高中生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论据呢?当前高中生的能力现状看,可供运用的论据方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因果分析法

顾名思义,就是从因果层面建立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简而言之,就是针对论点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的思路探求根源,剖析本质。以主题“贫穷”为例:假设“贫穷也是一笔财富”是“果”,学生便要寻找能够造成这个“果”的“因”,而这个“因”便是恰当的论据。这里的论据可以是事实论据,也可以是道理论据。而最佳的方法,便是将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结合起来,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因”的作用。如:“古人常说:‘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之大成者,多数出自寒门。伟大的作家高尔基童年流浪,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十岁时便开始打工……”在举出这些论据后,还要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以便让文章得以升华。例如:“寒门是这些伟人根植的土壤,正因为土地贫瘠,他们才积极奋进,从而走向成功!”这样一来,便直接表达了文章的主题“贫穷也是一笔财富”。

不难发现,因果分析法对于高中生而言更容易上手,且最不容易跑题。想更快地掌握因果分析法,还可以记住一个基本的步骤:提出观点+添加论据+解释观点的成因。简单来讲就是:“为什么……因为……”“正因如此……所以……”当然,如果没有经过反复的写作训练,就算记住步骤也是毫无意义的。

2.反向假设法

写议论文就好比给人讲道理,空口白话是没用的,只有实际的例子才容易让人理解。而有些时候,反面的教材更能加强“说教”的效果,这就是反向假设法。反向假设法,顾名思义,就是在确定论点、论据后沿着论据相反的方向去阐述,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的共情。例如论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可以选择奥巴马的故事作为论述的论据,比如:“奥巴马生长在单亲家庭,他几乎很少见到父亲。尽管如此,他的母亲、外公和外婆,总是极力地在他的面前维护他父亲的尊严与形象,并用其父亲的光辉事迹激励他成长……”当论证到此处时,可以用反问的方式阐述:“试想一下,倘若外公、外婆等人总是说父亲的坏话,奥巴马如果缺失以父亲为榜样的激励,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许学坏,或许会自暴自弃,或许会无比自卑……”

反向假设是为了制造冲突感,因为冲突最容易将读者代入文章的情境中,使其更加信服论点。另外,对于高中生而言,这种反向假设的论据使用起来相对简单,也容易上手。但问题在于,很多高中生在运用的时候,往往因为写得太“亢奋”而跑题。所以,在写的过程中,要时刻紧扣论点,注意文字与论点间的因果关联。这样一来,不仅能避免跑题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辩证分析法

从哲学的角度讲,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能片面,任何事都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切忌极端。很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往往受情绪支配,导致写出的文章片面且激进,这是不可取的。那么,该如何灵活运用辩证分析法支配论据呢?

以“人多力量大”的论点为例,在论证该论点时,可以在论据中埋下一个伏笔,那就是“人多力量一定会大吗”,而后,从辩证的角度使用论据来阐释这个伏笔。在论据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两个,也可以选择多个。例如第一个论据是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开展的拔河实验(得出结论——人多力量小)。在阐述完该论据后,可以埋设一个伏笔,比如“但是人多真的力量会小吗”,发挥转折的作用。然后,再顺势推出第二个或第三个论据,比如:“抗洪抢险中,解放军与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地对抗洪水,战胜了自然灾害……”显然,第二个论据恰恰又证明了“人多力量大”。此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人多力量未必会大,可一旦大家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时,力量必然会大!”由此,从辩证的角度指出“人多力量大”的根本原因。不难发现,如果想要灵活使用辩证分析法,首先要懂得多、知道得多,其次要深谙道理论据、事实论据的核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借其优化议论文的质量。

4.对比分析法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将多个论据放在一起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再加以分析,论证观点。从根本上讲,该方法与反向假设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方法所涉及的论据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

如提出论点“勇于承认错误让人尊敬”,在利用论据论证该观点时,可以选择两个或多个论据进行对比,再通过反差鲜明的对比突出论点。譬如第一个论据“二战中,德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二战结束,德国开启赎罪之路,比如修建纪念馆,处理战争善后问题,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忏悔”;第二个论据“日本在二战后不仅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而且改写历史教材,不承认侵略他国的事实,其首相更是祭拜靖国神社”。在列举出上述两个论据后,再从对比的角度分析,比如:“同样是二战中的侵略国,德国用行动纠错,赢得了世人尊敬;日本却一意孤行,不仅不承认错误,还歪曲历史,遭到了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写到这里,可以回扣论点“勇于承认错误才让人尊敬”。同理,在论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论点时,可以从李世民写起,再与李适的昏庸无道对比。由此,让论据的分析过程紧扣文章的论点,提高文章的质量。在利用对比分析法铺展论据期间,一方面要搜集足够多的材料,一方面要避免“假设”等情况出现。否则,不仅文章缺乏说服力,也会影响其后续的议论文写作。

5.归纳分析法

在运用归纳分析法时,要准备多个典型论据,然后在对比分析中总结它们的共同点,以突出论点。从学情来看,该方法适用于高中生初写议论文的阶段。

以论点“人要学会战胜自己”为例,在开头,可以点明主题,即:“事在人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问题在于能否战胜自己!”随后,便可以借助多个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通常,这些论据来自生活,这样更容易让读者代入其中。比如论据“若想早起读书,就要改掉睡懒觉的习惯”“听课期间,要改掉思想不集中的毛病”“夜里要戒掉刷手机的恶习,养成早睡的好习惯”。列出论据后,便要通过分析指出它们的共同点。比如:“不论是早起、早睡,还是集中注意力听课,其实都是意志力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获得足够的自制力,这样才能真正战胜自己!”随后,继续引出论据,阐述“为何要战胜自己”。比如“早起能获得更多读书的时间”“早睡能养精蓄锐,让第二天的注意力更集中”“认真听课能提高学习能力”,而想要做到这三点,意志力(即战胜自己)恰恰是不可或缺的。由此,间接完成对论据共同点的归纳,点明论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归纳分析法铺展论据时,要懂得“点到为止”。简而言之,就是在列举论据时,不要罗列不必要的细节,言简意赅才是重中之重。

当然,符合高中生的论据使用方法还有很多。所以,随着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尝试探索和运用更多方法,丰富写作经验,以便在未来的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深入反思,查缺补漏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有名气的学者也会犯错,何况是高中生?因此,在日常议论文写作中,要养成良好的读文、改文、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其中,读文能及时找到文章中的逻辑漏洞,改文能让写作能力得以提升,反思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总结则能在后续的写作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不过,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可以和其他同学互动,通过互相评阅、互相指点等方法,指出彼此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再通过讨论将其完善。此外,也可以在互动中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和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这一方面能解决议论文写作中的难题,一方面也能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久而久之,议论文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也能得到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所以,哪怕是同学指出其文章中的不足之处,他也会百般争辩。这种行为不但不可取,还会让自己和真理失之交臂。《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哪怕是对方的语文成绩不如自己,但他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也可能比自己深刻。所以要心怀谦卑去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