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描写方法,突出文章主题
作者: 吕立写作是一种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尽管这种交流没有面对面的直观性,但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无论是在交谈中还是在写作中,我们的目的都是让对方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写作不仅仅局限于传达信息,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更好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就像在交谈中,我们可以通过语气词、身体动作、表情等使表达更加生动、深入人心。而写作,可以运用描写、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具有表现力,从而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
一、认真观察,选定写作对象
选定写作对象是写作的关键第一步,因为只有明确写作对象,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观察和描写。在观察写作对象时,要尽可能地仔细观察,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观察,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从内到外去观察写作对象,深入了解其内在和外在的特征。其次,要注意观察顺序,了解对象的整体结构,再逐步观察局部细节。最后,要从整体到局部去观察,选把握整体特征,再逐步观察局部细节。这样,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写作。例如:
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怪老头”,这个称呼可不是我们对他的不尊重,而是他自称的。刚开学自我介绍时,他就说“我这个人很怪”。数学老师个子瘦小,皮肤因为常年骑自行车被晒得黝黑,尽管我们劝他要做好防晒,但这个“怪老头”仍然不做任何防晒措施,顶着正午的大太阳骑自行车上下班。每次在路上遇到他,他总会呲着一口大白牙朝我们笑。若遇到红绿灯,数学老师骑着自行车从我们身边经过时,还会胜利般冲我们比个“耶”。雨天听到“哒哒哒”的声音,那一定是数学老师穿着雨鞋来了。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数学老师穿着黑雨鞋来上课,全班同学都惊呆了,盯着他的雨鞋憋笑,他一本正经地说道:“雨天就要穿雨鞋啊!”不知道是谁接了一句:“可今天的雨也没大到要穿雨鞋啊!说不定等咱们下课的时候地都干了呢!”闻言,全班爆笑,数学老师自己也不好意思了,黑黑的脸颊透着红,看起来搞笑极了。整节课我们就看着数学老师卖力地穿着雨鞋讲课。虽说数学老师“怪”,但他可是我们学校的特级教师,他教出过很多中考状元,他教的班级数学成绩永远名列前茅。数学老师总能把复杂的知识或公式形象化,让我们记起来非常简单,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加上他那夸张的语气语调,着实让人印象深刻。上数学课时,从来没有人打瞌睡,即使是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数学课上也会认真听讲。数学老师还给我们总结整理了一本《九阴真经》,就15句话,让我们每天读,做题的时候想想该用哪句话。他使数学变得有趣生动,在他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数学。
——《“怪”老师》
作者认真观察写作对象,并在开头点出其特点。接着,围绕这个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描写,使读者印象深刻。作者选择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色——数学老师进行叙写,塑造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数学老师的形象,使文章更具吸引力。通过续写数学老师的种种“怪癖”,如骑自行车不防晒、穿雨鞋上课等,使数学老师的形象更加鲜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文章结构分明,首段引入“怪老头”的称号,接下来分别从数学老师的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叙写,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对数学老师的喜爱。
二、合理构思,选择典型素材
选材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典型且具有说服力的素材。合适的素材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突出,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产生共鸣。在写作过程中,合理构思至关重要,需要围绕文章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首先,应明确文章的主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素材。在选材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多方面考虑,如事实、数据、例子、观点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此外,还要注意素材的典型性。典型素材是指那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使用典型素材,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例如,写关于环保的文章,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环保案例,如成功的环保项目、污染严重的地区等,以便更直观地展示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同时,还要关注素材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新颖的素材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使文章脱颖而出。例如:
五一假期到来时,上班族和学生都利用这五天小长假,纷纷前往全国各地,各个景点都人山人海。为了躲避人群,我和朋友选择前往国家森林公园徒步,感受自然风光。我一直特别喜欢徒步,在这个过程中听着音乐、聊着天,一路既能欣赏到自然美景,还能强身健体。来到国家森林公园,刚开始人流相对较少,只偶尔遇到几个徒步爱好者。因为我们上山的时候比较晚,过了一会儿沿途很多人已经下山。看着我们刚开始,下山的人为着我们加油鼓劲儿。也许是因为很久没有锻炼的缘故,我和朋友才走了1000米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我们决定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一会儿,吹着微风,我感受到身体的汗水正在不断排出,每个细胞都异常活跃。一位年纪稍大的叔叔经过我们身边时,对我们说道:“这才开始就休息呀!加油继续!”听了叔叔的话,我和朋友不好意思地对视了一眼,非常有默契地像弹簧一般从石头上弹起,拍拍裤子上的泥土,继续前进。随着我们深入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变得更加茂密,高大的树木遮住了阳光,偶尔有一丝阳光透过树梢洒落,但很快又消失。没有了阳光的照射,我们感到凉爽很多,也没有那么容易感到疲惫。一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站在山顶,我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山顶停留一会儿后,我们便开始下山。下山的路可比上山难多了,我的腿一直在打战,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
——《一次徒步经历》
作者构思合理,过程描述非常真实,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作者徒步的经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中所描述的沿途景色、身体感受以及与朋友的互动等,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作者运用简单、流畅的语言进行叙述,使得文章易于理解。例如,描述徒步过程中的心情、景色等,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体验到徒步的乐趣。文章结构清晰,首段引入五一假期和徒步的主题,接下来详细描述了徒步的过程,最后一段表达了登上山顶的感受。这样的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作者徒步的整个过程。
三、运用手法,突出文章主题
恰当地运用写作手法是提升文章表现力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可选择的写作手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这些手法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饱满、生动,且具有更高的艺术性。比喻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性的事物作比较,使表达更加形象、具体。例如,“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这样的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形象。拟人是一种通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和感情的方式表达思想的写作手法。例如,树枝摇曳,向我们点头致意,这和表达方式,将树写活。排比是一种通过重复相同的结构或句型强调主题的写作手法。例如,“人生如梦,岁月如歌,世界如画”,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富有节奏感,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例如,“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夸张又有趣。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更好。如:
七月的正午,太阳像烤炉一样灼烧着大地,小狗伸着舌头躲在阴凉处重重喘气,空气如凝固一般,村庄里静得有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突然,隔壁邻居家传出一声“抓小偷”,这声喊叫如惊雷般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后,陆续跑出了人,隔壁大叔手里拿着耕田用的爬犁,大婶手里拿着扫帚,有的拿着锅,有的拿着铲子,大家朝着声音源头跑去,着急地问:“在哪?小偷在哪?”看到小偷的大婶此刻正喘着粗气说道:“刚刚从屋顶上跑走了,那小偷飞檐走壁!”此话一出又引起一阵骚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非常激动。直到一声“村主任来了”才让大家安静下来。只见一位头发花白但仍精神抖擞的老人快速过来,他用沉稳的声音安抚大家,并让大家解散,让各家各户锁好门窗,深夜尽量不要外出,并表示村里一定会加大巡逻力度。闻言,大家才离去。不一会儿,村庄又恢复了宁静,偶尔只有几声犬吠。
——《安静的村庄》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整个描写生动有趣,并突出文章主题。通过形容太阳灼烧大地、小狗喘气和空气凝固等细节,读者能够感受到闷热而宁静的环境氛围,之后写突然传出的抓小偷的声音打破了村庄的宁静,随后人们纷纷跑出来,持各种工具前往声音源头,展现了大家紧张而急切地赶到事发现场的场景。以静衬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人们的紧张和担忧,尤其是大婶描述小偷飞檐走壁,进一步引发了人们的骚乱和讨论。以村主任的指示和村民的离去作为结尾,使故事有一个圆满的收尾,且村庄恢复了宁静,只有几声犬吠,给读者带来些许宁静和安全感。
佳作展示
女神老师
我的政治老师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女性。她戴着一副圆镜片的藕荷色金属边框眼镜,衬得皮肤愈加白皙透亮。她的眼睛不大,却非常有神,新月形的双眼皮微微上翘。
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带着温柔的浅笑,用柔和但有力量的声音娓娓道来,向我们讲授政治知识,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老师总能运用现实例子,帮助我们理解那些生硬的知识。老师的鼻子长而直,鹅蛋脸,具有精巧的古典美感。她的头发很黑,发长及腰,随性地用发簪挽着,几缕碎发随意地垂在耳边,讲课时随着她的动作而摆动。老师平时爱穿棉麻质地的连衣裙,裙子的颜色多是豆绿、湖蓝、月白,搭配一双小白鞋,素雅至极。
每次上政治课,对我而言都是知识的熏陶和心灵的享受。看着老师的样子,我更加坚定了要努力学习的念头,我也要成为像政治老师一样的知识女性,温柔且有力量,无论何时都能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当看到我们迷茫的眼神时,老师会微微一笑,然后换一种方式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理解为止。如果有人问我们最喜欢哪位老师,几乎每位同学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政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