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用“法”,深入说“理”
作者: 孙树炜概念分析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有效地运用例证可以强化观点,加强论证,真正实现“援古证今”的效果。在高考议论文中,“例证法”是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分为“历史事例”和“现实事例”,即以事实论据为基础论证论点。在运用“例证法”时,应注重揭示事例所蕴含的原理。
在实际写作中,很多同学经常将事例局限于表面,形成“观点+材料”的扁平化模式。这也是当前议论文说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使议论文说理更加深刻,必须恰当地运用“法”,让思维得到“突围”。
技法运用
在议论文中,“材料”作为例证,只是“起跑器”,同学们应该层层深入,不断转换视角,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能“以例代证”。
一、紧扣观点,追根溯源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在议论文写作中,应依据事件的变化发展关系,从结果着手,层层推理,探寻事件的原因,进而揭示事物的规律。为了让文章观点更加突出,要关注事件“因”和“果”之间的联系,区分主次、主客等原因。例如,针对“秒读”现象席卷图书市场的趋势,可以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前后相连,全面揭示问题的本质。具体原因分析:一是社会原因,资本快速运转,市场急功近利;二是个人原因,急于求成,内心惶恐不安。例如,文段展示:
随着“三天读懂太长,‘秒读’才是yyds”这样的口号的流行,《3秒钟读懂任何人》《FBI教你10秒钟读懂面部微表情》《10秒钟学英语》等“秒读图书”已经成为图书市场趋势,甚至提出了“60秒学会读透人心的本领”这样铿锵有力的口号。这既反映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急速需求,又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社会缩影。它之所以能够顺利占领市场,主要原因是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人们害怕被超越,害怕被淘汰,因此焦虑不安、急于追赶,总是期望在短时间内直线上升,但最终可能落得个仓皇逃窜的结果。
作者描写“秒读图书”的现象,列举了一系列事例,并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分析了原因,进而揭示了“秒读”的本质,观点鲜明、分析透彻。
二、同类联想,详略结合
例证法不仅仅是简单堆砌事例,要运用同类联想的方法,综合古今,横贯中外,注重详略得当,从而拓展例证法的应用范围。联想是根据客观存在的事物从“此”到“彼”的思维连接过程,通常分为同类联想和相反联想两种形式。同类联想是一种常见方式,围绕中心论点,将同类事件进行横向排列,以增强说理的力度。以《配角价更高》为例,可以这样运用同类联想:
纵观历史长河,配角往往更能体现时运所趋。三国时期,“卧龙”诸葛亮并不是当时的主角,但他凭借聪慧才识让刘备临终托孤,佳名流传至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人民对和平统一的期望与对发展的渴求促进了新中国的统一和发展。最近,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助学金”分配不当和中山大学的重大事件,正是那些不畏黑暗的莘莘学子的勇敢曝光,才能让大家团结一心,呼吁平等。即使在所谓权势遮天的“主角”的威胁下,他们仍坚定不移。
作者紧扣“配角”这一关键词,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地展开思考。这里的“此”和“彼”指的是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如从舞台上的配角想到生活中的配角,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以强化观点。再如上述的“秒读图书”现象,我们可以进行同类联想:白领渴望快速晋升,热衷于“厚黑学”;学生期盼一举高中,沉迷于“速成学”;家长期望孩子一夜成龙,追捧“提高班”等。在写作中过程中,要注意对陌生事件进行详细描写,而对熟悉的事件则可以简略描述。
三、异向对比,排列有序
有效鉴别是在真实的比较中形成的。世间万物都存在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凸显出两个事物间的差异性。在议论文例证法中,同学们可以在举例时运用异向对比的方法,分析鉴别事件的差异,从而揭示事件的本质。例如,以“主动突破”为题,我们可以联想到“主动”的对立面是“被动”,并进行对比,有序地排列,以强化“主动突破”的重要性。例如:
一个陀螺需被抽打,在于其未形成稳定而主动的内核。人生亦然。张飞受诸葛亮之激将,以刚勇击退来犯的曹军。清朝在内忧外患中,激起了康梁变法,他们以八斗之才、经世致用,为国尽瘁。他们在外来的“鞭策”之下,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让个体生命更加充盈。很多时候,我们缺少向上的热情与动力,不愿努力破圈,安逸于当下的小确幸。现在,很多年轻人只完成固定的工作,追求基本的温饱,热衷于“躺平”。有时候,我们更需要主动性的风帆,摆脱碎片化与机械化的生活,冲破“躺平”的迷雾,向心之所向,扬帆远航。
四、分析影响,剖析利害
议论文写作要有批判的精神。同学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推理,透过论据,分析事件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深入阐释其危害和后果,从而全面地看待问题。经典的议论文常常巧妙地运用危害分析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例如,教材中韩愈的《师说》分析“不从师”的危害,《过秦论》分析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问题,鲁迅的《拿来主义》分析了“送去主义”“闭关主义”的弊端。在平时议论文例证法的运用中,可以在举例之后,分析其危害,进而证明自己的观点。以“秒读图书”为例,可以从其不良影响、危害和后果的角度分析:
“秒读图书”这种现象层出不穷,60秒内阅读整个人生,看似理解了一切,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接收到有效信息,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把握人生的本质。长期如此,这种快速阅读的读书方式只会削弱我们的思考能力,使我们最终沦落为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木偶;这种急功近利的“秒读”方式可能会让我们的民族失去自主性、创新力,荒芜我们的精神,凋零我们的文化。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不可或缺,着力构建例证,讲究恰当的方法,做到说理深刻,是议论文写作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