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为生活添彩

作者: 范海燕

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凝练语言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诗需要思考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需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的韵律和诗意是写诗的关键。通过写诗,可以培养审美意识,学会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总的来说,写诗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一篇来自学生的诗歌

听听,春的脚步

春天的脚步悄悄地来临,

大地披上了浅绿的新妆,

蓓蕾在守候中渐渐绽放,

花朵散发出浓浓的芬芳。

阳光洒落在青翠的叶间,

微风拂动着柔嫩的芽蓬,

小鸟欢快地歌唱着早晨,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靠近。

听听,春天的脚步近了,

听见大地苏醒的声音;

看看,春天的颜色变了,

看见花丛中生机勃勃。

春天啊,你是多么美丽,

给予了大地一份重生的礼,

期待你的脚步更近一些,

让我们与你融为一体。

首先,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如绽放的花朵、新绿的叶子、欢快的小鸟等,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其次,描写了春天的气息,如清新的空气、轻柔的微风、花香和草木的气息,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再次,以象征春天的事物为意象,如蓓蕾、阳光、彩虹等,展示了春天的生命力和美好。最后,用动情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喜爱之情,如期待春天的到来、欢迎春天的脚步、渴望与春天融为一体等。

二、拓展写诗的范围,丰富诗歌的内容

同学们在写诗时可能会觉得题材狭窄,这主要源于下面几个原因。首先,学生对周围环境和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知的能力不足,无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灵感和创作的素材。这就需要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和生活中隐藏的细节。其次,同学们的思维可能过于固化或局限于常见题材,缺乏想象力和拓展思维的能力。再次,文学知识和阅读积累不足,无法为创作提供灵感和启发。最后,对诗歌创作缺乏信心。

为了解决题材狭窄的问题,可以积极观察周围的环境,丰富自身的体验,以扩展题材的来源。可以描绘四季变换中的美丽景色,例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阳光、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景等。也可以描绘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如亲人、朋友、老师,或者是虚构的人物角色,展现他们的品质、情感或内心世界。还可以借助诗歌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可以是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思考、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或者是对某个具体事件的观察和感受。如可以写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以及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和坚持,可以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可以抒发个人内心的喜、怒、哀、乐等。

对于上述题材,要进行深入思考,以使诗的内容更加丰盈。以杭州外卖小哥彭青林跳江救人的新闻为例,在写诗时,可从以下角度丰富诗歌内容:首先,描写英勇救人的场景,如彭青林从14米高空勇敢跳下,划破水面的身影,让读者感受到他的无畏。其次,赞颂彭青林舍己为人的精神,激励人们向他学习。再次,将这样的行为比喻为春天的希望,他的勇敢举动像春天的绿草、花朵,焕发生机和希望;细述他的品质和人格魅力,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最后,号召人们向他学习,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下面的例子,展示了如何运用诗歌赞颂彭青林跳江救人的事迹:

无畏的身影,从高空跃下,

划开江水,挽回生命,

彭青林,你英勇的一跃,

带来希望,救赎心灵。

勇壮的背影,映照在水中,

人性的光辉,永耀不灭,

你的爱心,如泉水般涌流,

激励着我们,守望相助。

嘹亮的呼唤,传遍山川河流,

你的行动,点燃了人间的温情,

愿你的义举,成为我们的榜样,

给予我们,无畏的力量。

彭青林,你勇敢的精神,

是勇气和善良的结晶,

你照亮了徘徊中的人们,

创造了奇迹。

诗歌赞颂了彭青林跳江救人勇敢的大无畏精神,激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以彭青林为榜样,传递爱和希望。

三、积累创作诗歌的语言

1.积累不同风格的诗歌的语言

平时要积累各种类型和风格的诗歌语言,包括现代诗、古典诗歌、民间诗歌等,感受和学习不同的语言韵律、押韵和修辞手法。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余光中运用了多个比喻和隐喻描写乡愁,如将乡愁比作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等。这些比喻和隐喻创造出丰富的意象,通过类比和象征使诗歌更具感染力。《乡愁》以四句一段的形式呈现,音韵和谐优美,朗朗上口。并感受这种韵律带来的节奏感和美感,同学们可以运用类似的手法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乡愁》的语言表达简洁而有力,用尽可能少的词语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意境。《乡愁》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乡愁的复杂情感。可以学习这种情感渲染的表达方式,通过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积极参与诗歌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诗歌语言库,并从中获取启发和灵感,同时不断实践和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语言风格。

2.寻找并记录生活

在创作诗歌时,应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人物、自然景观等,寻找具有诗意的内容,并通过观察和记录丰富自己的素材。关注自然界中的美景,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被夕阳染红的天空等。观察并记录下这些细微的变化和美丽的瞬间,有助于捕捉自然界中蕴含的诗意,并在创作中运用。同时,关注身边的人物和生活场景,如街头巷尾的行人、繁忙的城市交通、咖啡店里的独白等。通过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片段,感受生活的细节和情感,为诗歌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此外,留意花草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美丽瞬间,如花朵的绽放、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雨后花园里水珠的闪烁等。发现植物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并用形象的语言,为诗歌注入生动而鲜活的元素。同时,关注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记录内心的感受、思绪的流转、情感的起伏等。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变化,将个人体验与大自然、生活场景相结合,进行独特的诗意表达。细心观察和记录身边的事物和场景,可以拓宽诗歌创作的视野,丰富创作的内容,并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表达情感和思考。坚持日常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不断积累,有助于提升诗歌创作的能力。

3.借助日记,丰富独特的情感可以丰富独特体验

日记,并将其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养成定期写日记的习惯,如每天、每周或每月记录,记录下情绪变化、所见所闻以及对事物的感受与思考,有助于提炼诗意的素材。记录时,要特别关注特殊时刻,如纪念日、旅行经历、个人成长的转折点等。在这些特殊时刻记录情感体验和思考,详细描写细节和景象,可以将其作为诗歌创作的宝贵素材。同时,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如四季更替、天气变化、晨昏色彩变化等,可以获得丰富的诗歌创作素材。

日记是表达真实情感和独特观点的载体。无论是喜悦、忧愁、迷茫还是对生活的思考,都可以在日记中倾诉,将自己真实的情感与观点融入诗歌创作,能赋予作品更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坚持写日记,并及时整理和归类相关素材,能为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基于课本资源进行诗歌创作

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题材等进行多样化创作。首先,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诗歌作品,包括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其次,尝试基于教材内容进行创作,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融入其中。再次,借鉴个人经历和情感进行诗歌创作。回顾成长历程、人生体验、家庭、友情、爱情等,寻找其中的感动和情感,并将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情感作为创作的线索,能创作出真挚而引人共鸣的诗作。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如诗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可仿照其写法,例如,写《学校啊,我亲爱的学校》:我/是你高墙下的/小树苗,数十年来/扎根于这块土地;我/是你教室里的/黑板,铭刻着/师生的智慧。参考原作的诗歌结构和语言表达进行仿写,表达对学校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关注事物的细节和变化,如留意自然界的景象、人物行为、事物变化,用心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索,将情感转化为文字,表达情绪和思想,要结合内心体验与外界景物,大胆进行想象、演化和拓展,从而创造出新的意象、形象和情节,形成崭新的诗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