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与担当,青春的底色
作者: 王彦博曾几何时,“佛系”成为当今部分青年自我归类的标签,“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成了这些“佛系青年”的口头禅。他们的人生状态便是没有干劲、没有梦想、没有欲望,他们中很多人还会自觉地“认主归宗”——自认追随老庄,是陶渊明的铁粉。
诸葛亮有句名言:“宁静以致远。”“佛系青年”,“宁静”有余,而与“致远”则搭不上边。从本质上看,这些人遇事没主见,干事没胆略,是非没立场,对生活完全是一种安于现状、安于平庸、随遇而安、随波逐流的“丧系”态度。
其实,只要翻翻史书,查一查老子、庄周、陶渊明的履历我们便会发现,这些人并非那么“佛系”,尤其是他们在年轻时代,进取心、使命感恐怕超过了今天许多青年人。
要不,老子那满腹的才华、深邃的思想从何而来?老子在哲学、政治上都有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你相信这是一个“佛系”之人所为?而庄子,同样为哲学、思想、文学之大家,著有《庄子》一书,洋洋六万余言,奠定了他“先秦散文四大家”的崇高地位,你相信这是一个“佛系”之人所为?更有陶潜,年少时立志治国安邦,“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两句诗的字里行间便透出其刚毅不屈的一面。他在诗歌方面的深厚造诣和他争得的“第一田园诗人”之美誉,你相信这是一个“佛系”之人所为
他们的“佛系”,其实是对当时的黑暗现实的曲线抗争。他们以一种“不合群”的生命形式给黯淡的世界上苟活的人们带来了一抹淡淡的亮色。
当历史车轮驶入20世纪,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并不满足于这种暗流涌动,他们以激昂的呐喊、壮烈的行动、决绝的奋斗、勇毅的献身点燃了革命的火种,让奋斗与担当成为青春的底色,在华夏大地上播散着先进的思想,让人们有了对新世界的憧憬……
李大钊、瞿秋白、陈延年……牺牲时,他们都是青年。他们以年轻的生命铸就了全新的国家,他们的热血染红了崭新的时代!如果他们一个个随遇而安,甘当“佛系青年”,那么今天的你我,或许还在鲁迅先生所言的“黑屋子里”昏睡!
中华民族不会在“佛系”中“站起来”,中国人民不会在“佛系”中“富起来”,中国更不会在“佛系”中“强起来”!欲求富强,唯有奋斗;欲求圆梦,只有拼搏!
今天历史已经翻开了全新的一页,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为广大青年开辟了最好的成长和发展的路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浑浑噩噩庸庸碌碌没有担当无所作为?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让我们拿起人生的画笔,用奋斗涂抹青春的底色,用担当和奉献展现青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