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让微写作熠熠生辉
作者: 侯庆环《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任教清华大学时写的一篇散文,因文笔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精练,成为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在阅读《荷塘月色》时,可基于文本的内容开展多样化的微写作练习,内容与原文相关,文体不限,字数在300字左右,要能表现某一主题。
一、基于原文本的微写作练习,可多样化
就“荷塘月色”这一话题而言,其实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多数人看过荷塘,也看过月色,基本能感知荷塘下的月色是怎样的风景。可以这样说,原作者所描绘的题材是大家熟悉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就这样的话题进行微写作,应该不难,起码能有话可说。
再就体裁而言,可写成诗歌,就文本中的某内容展开具体的想象,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写成议论文,就作者表达的某个观点,就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进行再思考。可对作者的观点表示肯定,同时再进一步拓展;也可对作者表达的观点表示否定。这样的议论要有感而发,要精准地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观点要明确,论证要到位。还可就这样的话题,写记叙文,描写曾看到的荷塘月色场景,抒发所要表达的情感。当然,也可写成读后感,写出对这篇文章的独特体验与思考。
除了多种文体以外,在表现的方式上也可多样化:可用ppt,用微写作呈现出来,这样能更好地展示读写结合的思路;也可用思维导图,将议论的论点、论证、论据等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所写内容的主题而言,也可多样化:一方面可对原作者的情感进行解读与升华,另一方面可将自己的一些感悟融入其中,在微写作中展示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二、基于原文本的微写作,可多角度
就微写作而言,它的显著优点就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同学们可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从多个角度进行微写作。
比如,可从深入解读的角度开展微写作,这需要大家挖掘原文本的一些细节,即对细节进行充分解读、想象等,从而在写作中阐释观点。也可从批判性思考的角度开展微写作,审视原文本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立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与阅读体验,进行质疑、反驳。也可从发散思考的角度开展微写作,即延展原文本的思路,通过丰富的联想,不断拓展,借助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构建新的内容。还可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开展微写作,借用原文本所设置的情境、情感等,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带有个人色彩的习作。从评价评析的角度开展微写作,也是可以的,通过评论原文本的思想、写作方法、语言等,对原文本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当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原文的理解程度等,选择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角度进行微写作,以展现自己的实力,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
三、基于《荷塘月色》的微写作示例
1.基于题目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
大家可就“荷塘月色”这样的题目,写一篇与自己生活体验相关的习作。这对同学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大家基本也都能写出几百字。但是在写完之后,一定要比较一下,自己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有什么不同,自己这样写的优点在哪儿,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阅读之前,就对文章的题目展开思考,这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一个同学的习作如下:
夏日,一个燥热的夜晚,天空挂着一轮明月,知了还在不耐烦地叫着,我来到学校附近的荷塘。突然发现,燥热的天气变得清凉,自己焦灼的心仿佛也宁静下来。一只青蛙从一片荷叶跳到另外一片荷叶上,荷叶触摸水面,泛起阵阵涟漪。荷花盛开,但又不那么热烈,半开着,洁白如雪,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就是这淡淡的香味带着水气扑面而来,我感到一丝丝的凉爽。月色洒在荷叶上,淡淡的,就像用油彩轻轻泼上去的,荷花在月光的映衬下,似乎比白天更美。我倚在荷塘边的栏杆上,闭上眼睛,想聆听知了的叫声、青蛙的呱呱声,还有荷叶轻轻摇晃的声音。这些声音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生机,让池塘变成一汪活水。突然间,我睁开眼,看见顽皮的小鱼正跃出水面,溅起点点水花,水里晃动着月亮的影子。
这样写作能让同学们将生活的经历打捞出来,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这样的体验又能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更好地进入写作的状态。这种将教材文本对接生活的微写作,一定要联系生活经历,再通过一些具体的描写将这些经历串联起来,这样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在上面这个片段中,作者选择了池塘、知了、青蛙、荷叶、小鱼等具体的物象,同时将夏日夜晚愉快的心情融入进去,写出了比较出彩的语段。
2.基于心理描写写出内心独白
对于阅读而言,同学们要能走进作者的内心,把握他们的情感;对于其中的人物,要揣摩他们的心理。就解读作者心理而言,大家可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是一次很好的练笔,也是一次零距离与书本接触的经历。
在《荷塘月色》开篇一句,作者这样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同学们可解读作者内心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内心不宁静的时候,作者又会有怎样的内心独白。对于前者,大家可以翻阅有关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入手,剖析缘由。对于后者,大家可发挥想象力将内心不宁静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展现出来。大家可这样写:
这几天,我的内心一直处于一种不宁静的状态。看太阳的时候,我担心这样的光芒什么时候会消失呢;看月亮的时候,我担心它什么时候会变成残月;看书的时候,我担心这样安宁的日子是不是很难再有;看到窗外嬉闹的孩子,我想我的孩子可曾一样的快乐。尤其是每当夜幕降临,我坐在窗前,心里总是充满杂念和焦虑。这时候,我会感觉到紧张而无力,以致抓在手上的书会慢慢地从手心坠落到地上,写字的毛笔蘸不住墨汁。我试图倾听自己的声音,我会无意识地用手揉捏着额头。
上述文字其实就是同学们以作者的身份与原文本进行对话,一方面提升对原文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提升写作能力,以及就一个话题,不断伸展思维的能力。这段文字将“我”内心的不安和困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通过想象生活的场景、讲述坐在窗前的紧张无力等,将内心的焦虑呈现出来,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3.基于原文续写自己认可的情节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是原文中的一段话,可就这样的情境写作,即对接以上情境,表达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通过续写,可增加一些故事情节,设置一些剧情或悬念;可进一步展示“我”的性格和情感,揭示更多背景信息;可扩展故事的范围,使原先的情境更加多样化;甚至可进一步深化故事的主题。在续写的过程中,要沉浸在具体的情境中,让表达更生动、更真实。一同学是这样写的:
沿着这条幽僻的路,我发现路边有一口闲置的井,将手伸下去,就能触摸到水面,水面上游动着几只快乐的青蛙。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来这里,是不小心跳进去的,还是本来就想找个宁静的地方来享受清闲。青蛙在游动的时候,偶尔也往外跳,它们是要出去吗?我不知道这几只青蛙是不是厌倦了井里的生活,是不是享受这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我找来一根棍子,连接着水面与井口,我将自由的权利交给它们自己,它们可以跳出水面,也可在小天地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这样的续写,其实跟前面的“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是一脉相承的,在续写中“我”的心情得到进一步表现,但这样的表现不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借助具体的情节来呈现的。“我”所呈现的情节顺应原文,也是合情合理的。对于青蛙的描写,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我”的情感得到彰显,同时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在续写时,要能抓住原文的主题,要能基于主题的框架,设置合理的情节。总之,对于续写,同学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帮助作者讲述他们没有讲出来的故事。
4.基于原文进行二次创作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毫无疑问,这是比较经典的描写,将荷塘月色生动地展示出来。同学们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用自己的语言将这样的场景进行改写。这样既能锻炼驾驭语言的能力,又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一同学是这样写的:
站在池塘边一眼望过去,就是一片一片起伏的海,那翠绿的叶子就是海上荡漾的波浪。那些高高的露出水面的叶子,像是海里前行的船的桅杆。在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像是海里鱼儿的眼睛,开得旺的那些花似鱼儿正吐着泡泡。这些鱼的眼睛,有的害羞地看你一眼,又转向别处;有的像是串成一条线,如一串珍珠在水里滑动。
可以看出,上面这段改写是在领略了原文精髓基础上的一次创造。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比喻,将这样的文字想象描写成具体的画面。其次,要能基于画面,展开联想,以自己的视角重新表述。原文的比喻很精彩,让读者印象深刻,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改写时,该同学将这个池塘想象为一片海:一是在颜色上很像;二是连成一片,远远看去,在气势上很像。该同学由此进一步想象,将荷叶想象成波浪,将高高的叶子想象成桅杆,将花朵想象成鱼的眼睛。如此,整个描写也就灵动起来。因此,在改写时,同学们要抓住原文的基本特点,进行二次创作。这样的改写既能提升对原文的理解能力,又能进一步展示自己的创意。
5.基于原文的描写,联想更多内容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在观察荷塘、欣赏风景时也写了一些别的场景,大家可将这些作为引子,联想出更多的内容来,以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比如文中写“我”坐在院子里乘凉的经历;月亮升高,孩子们欢笑的场景,妻子在屋里拍闰儿的情境。同学们可在这些画面的基础上,进行更具体的描述,让其中的一些人物生动起来,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比如作者记起采莲的江南旧俗,描述采莲人划船唱歌的场景。原文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中的句子,间接地描写采莲人嬉游的情景,就此大家可融入自己的想象,写出采莲人之间的对话,写出他们的行为。
同样地,文中作者回忆起《西洲曲》中的句子,大家可就此想象,若有采莲人在此,能不能将莲花和流水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文中提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表明作者怀念江南。大家可了解有关作者的生平,了解他所说的江南指哪儿;再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活轨迹、思想变化等,以了解作者为什么思念江南。最后加入自己的创造,写一段思念江南的文字。原文中写回家时,妻子已经睡熟。大家可延伸表述,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比如为什么“我”睡不着,他们却睡得着,我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