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写作指导

作者: 任来萍

游记是指将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用文字记录下来,是常见的文体。游记不仅要简单介绍景点或记录行程,还要表达个人感受、情感体验以及对所见之物的独特见解。游记写作可包含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记录,以及旅行中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感悟。阅读游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旅行体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甚至获得一些旅行攻略和实用信息。

一、游记写作的基本要求

真实性:游记应基于真实的旅行经历,避免虚构或夸大其词。事件真实,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亲身体验和真挚情感。

条理性:游记应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转换内容,使读者能清晰地跟随作者的旅行足迹。合理的结构安排包括开头(引入旅行背景)、主体(详细讲述旅行过程)和结尾(总结感受或启示)。

生动性: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描写,使游记充满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可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让表达更生动。

情感投入:游记不仅是客观讲述,更应包含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考,分享个人的喜悦、惊讶等情感,这可使游记更加感人。

二、游记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出现了写作内容不具体、不生动,结构混乱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内容流水账:流水账式的游记往往是按照时间顺序简单地叙写过程,没有重点和深度。作者只是机械地记录了自己在哪里、做了什么,而没有对这些经历进行筛选和提炼。这种游记缺少吸引力和阅读价值,因为读者不能从中获得有趣或有意义的信息。

2.缺少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游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景点的特色和作者的感受。然而,很多同学的游记缺少细节描写,只是笼统地讲述了旅行经历,眉毛胡子一把抓。

3.缺少个人感受:游记不仅是对景点的客观描写,更应包含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考。很多同学的游记却忽略了这一点,只是简单列举看到的景物和做的事情。这种游记缺少独特性和感染力,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策略

1.明确游记的主题或中心

在写游记前,要先回顾整个旅行经历,思考哪些经历、感受或观察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然后,从这些印象深刻的经历中提炼出一个或几个观点或感受,这些就是游记的主题或中心。在确定了主题后,就要选择那些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旅行素材,删除或简略处理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比如游览北京,在游了长城、故宫、颐和园以及天安门广场、科技馆、王府井商圈等后,要想写好游记,就要取舍,从中提炼出最有感触的点作为核心。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主题,是写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是写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抑或二者兼有。确定主题后,就要根据主题选择素材。比如,有个作者确定的主题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接着讲述北京名胜古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如历经数百年王朝兴衰,有着厚重历史文化意义的故宫;见证了我们国家曾经衰败屈辱历史的圆明园;两千年来一直屹立的人类伟大奇迹——长城等,重点强调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后,讲述在北京的现代生活体验,比如逛现代化的购物中心、体验便捷的公共交通等。最后,总结北京之行,强调这次旅行让自己深刻体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并表达对这种独特文化现象的赞赏和思考。

2.通过细节展现景点的独特之处,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1)观察要细致入微。在游览景点时,要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这意味着要注意每个细节,不仅是显眼的建筑或景观,还包括建筑风格上的细微差别、色彩的搭配、形状的独特之处以及材料的质感等。例如,在描写一座古建筑时,可注意屋檐上的雕刻、柱子上的图案、石阶的磨损程度等,这些细节都能为游记增加丰富的信息。

(2)运用五感描写。为了让游记更加生动和真实,应善于运用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描写景点。这意味着要描写眼睛看到的景色、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嘴巴尝到的味道以及皮肤的触感。

例如,在描写花海时可这样写:“五彩斑斓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视觉的盛宴;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芳香,这是嗅觉的享受;偶尔还能听到蜜蜂在花间忙碌的嗡嗡声,这是听觉的愉悦。”

(3)选取独特角度。在写游记时,应避免泛泛谈景点的知名之处,而是要试着找独特的视角或描写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意味着要深入挖掘景点特色,寻找能引起读者兴趣的独特之处。例如,在描写一座山时,可聚焦山上独特形状的石头,写它的形状、颜色、纹理以及如何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或者描写在山上遇到的有趣人物,如一个守林人的日常生活和故事,这样的角度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运用修辞

在写作过程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增强游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投入地阅读。一般来说,在游记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夸张等。

(1)比喻的运用。比喻是游记写作中常用的修辞之一,它通过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形象地描绘景物的特点。例如,在描写一片花海时,可将其比作“五彩斑斓的织锦”,这样的比喻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花海色彩丰富,还赋予了它一种质地感和层次感。又如,在描写山峰时,可以说它“挺拔如剑,直刺苍穹”,这样的比喻突出了山峰的险峻和雄伟。

(2)拟人手法。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动作或特征,使游记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游记中描写一条小溪时,可写它“欢快地唱着歌,向前奔流”,这样的拟人修辞让小溪仿佛有了生命,增加了文章的灵动性。同样,在描写树木时,可说它们“静静地站立着,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这样的表达赋予了树木一种责任感和守护者的形象。

(3)夸张与对比。夸张是通过超出事物或行为等在范围、程度等方面的惯常情形,强调某种特征或表达某种情感。在游记中,适当运用夸张可突出景物的非凡之处,吸引读者的注意。例如,形容瀑布时说它“如同银河倾泻而下”,这样的夸张描写让人对瀑布的壮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而对比则是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差异突出其特征。在游记中,可对比不同景点的特色,或者对比同一景点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从而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4)排比与反复。排比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在游记中,使用排比句可使描写更加连贯有力,如“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林,有鸟鸣有花香有清泉,有阳光有清风有明月”,这样的排比句让人感受到一种全方位的自然之美。反复则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在游记中适当运用反复,可加深读者对特定景物或情感的印象。

(5)引用与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或流行语等也是游记写作中常用的修辞。引用,可增加游记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化用则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编或运用,使其更符合游记的语境和主题。例如,在描写山间景色时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既表达了山景的多样性,又增加了游记的文学韵味。

4.提炼语言

游记的语言要精练而富有表现力,避免冗长啰唆,力求用最少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信息。这是游记写作中极关键的一环,它关乎如何用最精炼、最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传达最丰富的信息和最深刻的情感。

(1)精准用词。提炼语言的首要任务是选择精准的词语。每个词语都应恰如其分地表达要传达的意思,既不过于夸张,也不显得苍白无力。例如,在描写景色时,应仔细挑选那些能准确描绘其色彩、形态、氛围的词语,使读者能通过文字感受景色的真实与美丽。

(2)简洁明了。游记的语言应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啰嗦。这并不意味着要牺牲内容,而是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能抓住重点,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删繁就简,叙述将更加流畅,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将得到提升。

(3)富有表现力。提炼语言并不意味着牺牲文字的表现力。相反,出色的游记应通过精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这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运用各种修辞增强文字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4)避免陈词滥调。在提炼语言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使用陈词滥调。这些俗套的表达不仅不能为游记增添色彩,反而可能使读者感到乏味和厌倦。相反,作者应努力寻找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个性和创意。

5.融入情感,情景交融

游记不仅是对旅行经历的客观记录,更是作者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在游记中融入个人情感,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感受,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可直接在游记中表达感受,如喜悦、惊讶、感慨等。这种直接的情感抒发能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产生共鸣。除了直接抒发情感外,还可通过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方式间接表达情感。例如,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通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展现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融入个人情感时,要保持情感真实并有深度思考。真实的情感能打动人心,深度思考则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反思。因此,在写作时应尽量避免矫揉造作的情感表达。比如写一条河流:

那条溪流,宛如一条透明的绸带,轻轻绕过青山绿石,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净世间的一切尘埃,让人心生向往。它静静地流淌,不急不躁,仿佛在诉说着从容与淡然。每当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阳光洒落,闪烁着点点金光,美得让人心醉。我站在溪边,凝视着这清澈的溪流,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宁静与满足,我仿佛能感受到它内心的纯洁与宁静。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不正是我内心深处所向往的吗?我也愿像这条溪流一样,保持内心的纯洁与宁静,不被世俗所染,活出本真与自然。

另外,在融入景物与情感时,要注意情感与景物之间的自然过渡,避免突兀的情感表达或景物描写。这要求作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准确把握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面一段描写:

我站在丽江古城的入口,眼前是错落有致的青石板路,两旁是历经沧桑的木质古建筑,晨光中透出一股淡淡的木香。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古老的城墙上,光影交错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踏上这条石板路,每一步都似乎在与过去对话。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沉睡中的宁静。手轻轻拂过那些被岁月雕琢的门楣,指尖传来的是时间的厚重感,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个片段先通过具体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丽江古城的场景,随后通过个人动作(放慢脚步、轻抚门楣)和内心感受(感动、平静、热爱)的自然流露,实现了从景物到情感的平滑过渡。这样的写法不仅让景物更加生动,也让情感更加真挚,使读者能感同身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