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感出真情,表达有方法

作者: 惠保强

文  题

妈妈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从襁褓之中,到牙牙学语,再到现在的衣食住行,妈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妈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帮扶者与见证者。请以“妈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一、理解妈妈,准确立意

这次文章的主题是写与妈妈相关的内容,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可以通过事体现人的情感,也可以通过人体现事的价值。同学们对“妈妈”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要想写好这类主题作文,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妈妈。多数同学对妈妈的理解过于简单、浮于表面,甚至是误解。妈妈很伟大,在家里做饭的往往是妈妈,操劳着一家人的饮食,但是第一个吃饭的往往不是妈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在家里,妈妈首先要照顾孩子与老人,然后才是自己。如果要说出家里比较辛苦的人是谁,同学们可以思考下面的问题:早上的早饭是谁做的?晚上接你回家的是谁?帮你洗衣服的是谁?通过这些思考,就能知道妈妈其实真的不容易。有时妈妈也容易被误解,同学们有没有在某一时刻,特别不理解妈妈,甚至恨妈妈。同学们可将这样的时刻表达出来,比如考试不及格,妈妈严厉地批评自己;晚上想再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就像裁判一样,毫不留情地宣布时间已经到了,然后将电视机关上。妈妈是唠叨我们最多的人,每天都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完成作业,在学校要认真听讲,等等。妈妈是批评我们最多的人,总是将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甚至将我们说得一无是处。

可将古诗文中有关妈妈的描写摘录下来,体会其中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妈妈。同学们可摘抄孟郊的《游子吟》,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感知母亲对子女的关照;可摘抄蒋士铨的《岁暮到家》,从“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中,感知母子间浓浓的情谊;可摘录李商隐的《送母回乡》,从“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中,体会子女对母爱的理解。

要先真正地理解妈妈,再准确立意。从与妈妈相关的主题出发,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叙事手法,以及逻辑推理、对比等,表达观点与思考。同学们可从理解妈妈的角度出发,表达对妈妈的感激。

二、巧选角度,精心构思

有关妈妈的话题很多,写作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将所有的内容都写出来,这就需要巧选角度。可以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描写妈妈,进而表达深刻的观点。所谓独特的视角,就是与众不同的角度,使作文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如果选择的角度比较巧妙,就能更好地传达对妈妈的理解和赞美,让作文更有感染力。

同学们可从妈妈付出的角度切入,写妈妈是如何悉心照料、教育“我”的,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也可从妈妈职业的角度叙述,写妈妈是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的,通过语言描写展示妈妈对职业的态度,以及妈妈具有的精神。如果从母爱的角度构思,就要通过细致描写,表现妈妈对孩子的关怀。选择母爱的角度比较多,可从妈妈的智慧和教育观念这个角度描写,表现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智慧。也可运用传记的写法,讲述妈妈的成长故事,展现一个立体的、坚强的、聪明而有智慧的妈妈。

写作主题很大时,也会有很大的展示空间;要写的内容看起来很虚的时候,要能化虚为实。写有关妈妈的作文时,可从具体的细节和情节着手,写妈妈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互动;可从个人的感受和思考着手,分享对妈妈教诲的感激;可从具体事例着手,描写妈妈在家务、工作、教育方面的付出;可从妈妈的性格特点着手,展现妈妈的个性特质、人格魅力等。

着眼于妈妈的付出,可写一些具体的细节和情节,即妈妈付出了什么,这些付出对他人有什么好处,以及妈妈在付出时的心情怎样。如果写做家务劳动,可以写妈妈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写妈妈做家务时,最好能突出细节,让读者从平常的家务中感知妈妈不求回报的精神。如果写对我们学习的付出,可写妈妈陪伴我们学习的场景。描写语言、动作,可以展示妈妈在教育方面的付出和奉献。如果写经济方面的付出,可写妈妈为我们购买教材、衣服、玩具等。如果着眼于妈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时,可描写具体的场景,比如妈妈起早贪黑地忙家务和照顾我们,也可以写妈妈为了给我们更多陪伴而舍弃休闲时光的举动。

着眼于妈妈的职业,不是简简单单地描写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还要写妈妈是怎样工作的。如果妈妈是护士,可着力描写病人对妈妈的印象,以及妈妈在给病人输液时麻利的动作。在写病人感受的同时,要写出我们对妈妈在工作中辛苦付出的感受。这个感受是多方面的,可写为妈妈感到自豪,毕竟妈妈帮助了很多人;也可写对妈妈的抱怨,比如妈妈有时候为了工作,忽视了对我们的陪伴等。当然还可写对妈妈的不解,比如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

着眼于妈妈的教育方式,要写出妈妈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在教育上展示独特方法和智慧的。比如,写妈妈是如何对我们进行品德教育的:小时候,“我”偷偷地摘了邻居家的桃子,妈妈的态度是怎样的,是说没事,只是桃子而已,不停地夸“我”聪明;还是很严厉地告诉“我”,这事做不得,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向邻居道歉。也可写妈妈是如何对我们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比如,可写妈妈是怎样让“我”知道“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妈妈一边做盗铃的姿势,一边捂着耳朵。“我”模仿妈妈的动作,很快就知道这个成语的含义了,妈妈真是一个好老师。还可写妈妈是如何帮助自己建立自信的,可描写一个具体的事。比如,一次篮球比赛,“我”一个球也没有投中,哭着回了家。妈妈在树上装了个筐,“我”有空就去练投篮,很快就有了进步。妈妈安慰“我”最多的话就是“要相信自己,多练习总会有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描写妈妈的神态,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可写自己会哪些技能,这既是自我的展示,也是间接写妈妈对“我”的技能教育。展示用针线缝制纽扣的时候,“我”看到的是羡慕的目光。这时候,“我”就可将妈妈教“我”怎样掌握这一技能的过程描写出来,展示妈妈对“我”的关心等。

着眼于妈妈的关爱,要写出不一样的内容是有难度的,最好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可以写妈妈对自己的关怀,比如,妈妈是怎样为自己精心准备食物的,是怎样给自己细致洗衣物的,又是怎样帮助自己整理书包的。写这些内容的时候,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比如,写妈妈送我去学校,可这样写:到了教室准备将门关上的时候,我往外看,无意间发现妈妈还站在那儿默默地望着我,让我很感动。妈妈平常是不是都这样默默地站着?妈妈是不是一直这样关注着我的成长?可写妈妈对自己的心灵慰藉,重点写妈妈在“我”受伤时,在“我”遇到困惑时,对我说的话,帮我做的事。

以一件事为例:一次,我在班上受人欺负了,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了解具体情况,是别的孩子骂我。妈妈问平常他们也这样骂我吗,我说这倒没有。妈妈说这可能是同学之间无意说出的不友善的话,不用太在意。有了妈妈的疏导,我觉得心里不那么堵了。就关爱而言,还可以写妈妈的悉心照料,以及对我们的情感陪伴。总之,要写出具体的事例,反映妈妈的爱。

如果要写妈妈的经历,要从多样化的视角切入。如果写妈妈的成长经历,可通过外婆是怎样说的、外公是怎样说的、妈妈自己是怎样说的、家里的那些老照片是怎样“说”的,将妈妈的各个成长阶段和人生经历都展现出来。在写作过程中,要写妈妈对待困难的态度、“我”对妈妈的敬仰等。比如:

外婆说妈妈小时候特别懂事,每次放学回家,都会主动做家务。外公说妈妈在小学的时候也会偶尔不写作业,但是只要外公的嗓门高了,妈妈就知道自己错了,开始认真写作业。看家里的老照片,我发现妈妈年轻的时候很好看,还发现妈妈有参加各种活动的合影,比如先进工作者的合影等。尽管妈妈没有跟我说过她的辉煌,但这些照片告诉我妈妈其实很努力。

除了描写生活经历,还可描写妈妈的求学生活、职业发展、事业突破等。写以上题材的时候,语言要准确精练,让读者看出自己对妈妈的理解和欣赏,进而产生共鸣。

佳作展示

就这样,我慢慢地长大

用妈妈的手机打游戏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妈妈手机的收藏夹中珍藏了我的一组成长照片。从这些照片中,我发现自己慢慢长大了,也发现妈妈对我是那么疼爱。

我们家后面有一块草坪,小时候的我喜欢在草坪上玩。妈妈说,我穿着厚厚的衣服在草坪上快跑的时候,就像滚动的球。我走路还不稳的时候,妈妈总是在后面跟着。我摔倒的时候,妈妈不是出手相救,而是鼓励我自己爬起来。

看着照片上的我们,妈妈那时候还年轻,一脸的笑容,就像草坪上开着的花。

我渐渐长大了,经常和妈妈一起在草坪上放风筝。别人家都是孩子跟着妈妈跑,风筝飞起来很高,也很好看。我妈妈不一样,她总是跟着我跑,我跑得慢,风筝飞得也低。

记得那时,我常抱怨妈妈为什么不换一下呢。现在想来,我还是不理解妈妈,也许妈妈觉得要围绕着我转吧,或者妈妈觉得只有我把风筝放起来,才会体会到放风筝的快乐。

从当时拍的照片上,我能看到妈妈跟在我后面的快乐。

我还喜欢和妈妈一起在草坪上看书。草坪被太阳晒得暖暖的,躺在草坪上就如睡在家里的床上。我和妈妈并排躺着,我还将小腿放到妈妈的手臂上。一开始,我听妈妈给我读书上的故事,后来,妈妈听我读故事。

妈妈听我读故事的时候很认真,就像认真听讲的小学生。我有时候会问她一些问题,想知道她有没有认真听讲。妈妈有时会故意说错,被我发现后,妈妈会奖励我一个冰激凌。吃冰激凌的时候,我总会跟妈妈说,下次要认真听讲哦,不然又要买冰激凌了。

在这些照片里,我目睹了自己精彩的童年岁月,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爱,也发现我渐渐长大。直到现在,我家后面的草坪还在,我和妈妈经常去草坪上散步,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