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升格的有效路径

作者: 张立超

议论文不仅能清晰地陈述观点,更能深入地剖析问题,引导读者从多个角度思考。

那么,如何让议论文具有说服力呢?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深远。在选择议论话题时,应该尽量挑选那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议题。这样的话题往往能触及社会的深层问题,引发读者的共鸣。同时,还要学会从独特的视角切入话题,挖掘别人未曾发现或者未曾深入思考的层面,使观点新颖、深刻。

2.论证严密。好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明确的观点,还要有充分的论据支撑这些观点。在论证过程中,要运用事实、数据、名言等论据,从多个角度论证观点。同时,要注意论证的逻辑性,确保所有论据都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严密的论证体系。

3.语言精练。深刻并不意味着冗长和晦涩,相反,优秀的议论文往往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锤炼语言,尽量使用精确、生动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观点。同时,要注意文章的节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美感和力量。

4.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论题深刻的议论文不仅是对已有观点的陈述和论证,更是对错误观点的反思和批判。在写作过程中,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不断地质疑、反思和修正,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有深度的议论文。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季羡林先生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季羡林先生的话,最关键的是结论句,即“不完满才是人生”,由此可设计出基本的写作思路:“完满”指完整圆满,无欠缺。于人生来说,没有完满的。人生会有缺陷、不幸与苦难,也有挫折、打击,甚至迫害。可是这并不影响人们追求完满,比如家庭的完满、事业的完满、人格的完满……正如朱光潜先生说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为什么,这与人类的心理意识与价值取向有关,与人类的坚韧、不服输的个性有关。

原  文

不完满才是人生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追逐,努力向前奔跑,只为了追求那梦寐以求的完美人生,岂料,不完满才是人生。(开篇反思,迅速入题。“岂料”一词用得妙。)

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追求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人生是没有的。霍金先生的事例大家耳熟能详,他是罕见的天才,发现了黑洞,撰写了《时间简史》,在科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然而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吗?不,即使在科学界拥有很高地位,备受人们景仰,他也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他的人生并不完满,而正是因为病魔,才更确定了霍金是人,不是神,才更证明了他的真实性。所以,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全段总分总,层次分明;抓住“真实”,用霍金的材料证明分论点。)

不完满的人生利于我们创造更辉煌的未来。人生就像一出折子戏,正是多了残缺的伤感,才会奋力去追逐。无臂钢琴师刘伟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要么赶紧死,要么快乐活”的人生格言获得很多人的认可。儿时断臂,却没有向困难低头,用脚代替手;生病不能继续游泳,坚定信念,转而学琴,学校不收,便自学苦练,到如今站在舞台上为我们演绎动听的钢琴曲,展现出自己最光鲜的一面。他成功了,正是因为他的人生不完满,才促使他比别人更努力,更执着地追求梦想,才换来了今天的辉煌。所以不完满的人生是为了创造更辉煌的未来。(分论点不错,也有典型材料,语言精彩,可是缺少深入的理性分析,让观点站不住脚。)

不完满的人生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追求完美的事,人生是不完满的,但我们要为了仅有的一次生命尽量做一些完美的事。传说蜗牛从前是没有壳的,软绵绵的,很多动物都对它嗤之以鼻。蜗牛到上帝那里祈求赐给它一个壳,上帝问它为何要美丽的壳,它沉思片刻,说:“为了仅有的一次生命。”蜗牛的行为也许很可笑,却展示出它对生命的珍惜,看出了它为了不完满的人生努力增光添彩的决心。人生是不完满的,但我们可做一些完美的事。(分论点辩证看待问题,但缺少深入的思考或分析。)

人生是不完满的,所以才更加真实,才会为我们提供创造辉煌的动力,才会促使我们努力做一些完美的事让生命流光溢彩,从而弥补不完满的人生。

升格指导

议论主体框架没有问题,失误是分析不到位,没有探源究底,进行纵深的思考和分析。比如,针对“不完满的人生利于我们创造更辉煌的未来”,没有进行原因分析。又如,针对“不完满的人生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追求完美”,同样少深度分析。还有第四段蜗牛的用例不妥当,要回到“人”上来。一句话,全文的议论不够深刻,举例也不恰当。

议论文要深刻,就要让思想充满张力。所谓“思想张力”,指的是议论文中的“见识”像筋骨一样,遍及文章的各部分,或横向,或纵深,让文章肌理和骨架显得有力,并与材料融为一体。

要想有思想张力,要就其中的两个分论点,纵深分析:其一,不完满的人生利于我们创造更辉煌的未来。为何不完满的人生利于我们创造更辉煌的未来?从积极心理层面讲,有求全和弥补心理,又有珍惜和感恩(因有缺憾而珍惜所拥有的,因有缺憾而懂得感恩)心理,还有转化与改变心理。其二,不完满的人生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追求完美。可从“人生态度”“生存智慧”“人生定位”“理想追求”“人生境界”“人生价值”等方面谈,还可以从“完美主义”谈心理误区。正反结合,让议论全面而深入。

升格文

不完满才是人生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追逐,努力地向前奔跑,只为追求那梦寐以求的完美人生。岂料,不完满才是人生。

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追求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完满人生是没有的。霍金先生的事例大家耳熟能详,一个罕见的天才,发现了黑洞,撰写了《时间简史》,在科学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然而他的人生就是完满的吗?不,即使在科学界拥有很高地位,备受人们景仰,可他过的是轮椅人生。他的人生并不完满,而正是病魔的侵扰,才更确定了霍金是人,不是神。所以,不完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完满的人生,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画作,虽留有空白,却引人深思,充满了真实与生动。无论是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身处静谧的乡村,人们都怀揣着对完满人生的向往与追求。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却是自古以来,海内海外,无人能真正达成的。无臂钢琴师刘伟的故事家喻户晓,他“要么赶紧死,要么快乐活”的人生格言已被许多人传颂。儿时断臂,不向困难低头,用脚代替手;生病不能继续游泳,转而学琴,学校不收,便自学苦练,到如今站在舞台上演绎动听的钢琴曲。他成功了,正是因为他的人生不完满,才促使他比别人更努力,更努力地追求梦想,终于换来了今天的辉煌。可见,不完满的人生是为了创造更辉煌的未来。(从“发现填补”角度谈人生的过程,而且反问句问出了水平,告诉我们在不完满的人生中追求辉煌更有乐趣,让刘伟的事例有了深层依据。)

人生就像一部交织着喜怒哀乐的长篇小说,每一章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我们或许在某个时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悦,也会在另一个时刻遭遇无法预料的挫折。这些经历,无论是好是坏,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人们总是追求完美,试图将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打磨得尽善尽美。然而,正是这种对完美的过度追求,让我们忽略了生活中的真实与平凡。真正的完满,并不在于人生的每个瞬间都如诗如画,而在于我们能否在人生的起起伏伏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富有理趣,一是从人生境界谈追求,二是从人生态度、行动等方面进行多样化比较,最终归结到平静与满足的内心。)

传说蜗牛从前没有壳,软绵绵的,很多动物都对它嗤之以鼻。蜗牛到上帝那里祈求赐给它一个壳,上帝问它为何要美丽的壳,它沉思片刻,说:“为了仅有的一次生命。”蜗牛的行为也许可笑,却展示出它对生命的珍惜,看出了它为了不完满的人生努力增光添彩的决心。(蜗牛的事例很好地突出了“人生”主题。)

人生可以不完满,但我们要做一些完美的事。人生是不完满的,所以才显得真实,才能产生创造辉煌的动力。我们要努力做一些完美的事,让生命流光溢彩,从而弥补这不完满的人生。

点  评

1.思想流动由线性或平面走向立体,思想张力加大。第二个分论点,从求全与弥补角度进行分析,第三个分论点从“把不完满变得完满”角度进行补足式论证。

2.例证更丰富,论述更有力量。议论不等于材料加观点,还需要分析。分析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内里,这就要求议论有思想张力。

另外,还要注意多样性分析和排比论证,如论证“不完满的人生并不是说不可以追求完美”,可以加一些内容:

(1)只有在不完美中,人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完美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醒,而完美往往是“高处不胜寒”的迷惘。杨绛曾说,她愿有一件凡间的隐形衣,而这隐形衣就是身处卑微。权力、财富上的不完美,让人隔绝于世,能更清楚地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了解世间百态。有人甚至说,身体上的不完美成就了霍金。暂且不论此话妥帖与否,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他意识到只有靠超越常人的努力才能立足于社会。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而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前路的曲折。

(2)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很多文人正是因为被贬,才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仰头大笑出门去”的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悲情,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雄壮,人生态度在他的每句诗中闪现。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公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落魄的文人,有难得的旷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以在不完美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