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技巧指导
作者: 伏宝宝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事件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文体,主要结构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尾三部分,需要结合自身经历与感受,表达感悟或启示。想写好记叙文,要不断练习和反思,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一、记叙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
1.生活经验不足,缺少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写好记叙文,写作素材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在实际写作中,很多同学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生活经验,不能结合生活经验写作,从而影响了写作效率与写作质量。
2.不构思,过于随意
记叙文与其他文体一样,需要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还要从整体上考虑和构思文章。然而很多同学的作文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写出来的,通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缺少对文章整体写作框架的合理安排。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的记叙文,缺少记叙文应具备的要素,整体逻辑混乱,既不能准确表达观点,也不能将涉及的事件完整记录下来。
3.过度依赖范文,缺少创新
很多同学模仿能力强,在写作过程中喜欢借鉴学过或者读过的范文。然而长期采用“仿写”的方式会形成依赖性,面对写作任务,会下意识地借鉴其他文章,没有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写作能力的提升。
4.追求语言华丽,忽略文章内容
适当使用优美词句能为文章锦上添花,但很多同学在写作时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提高作文分数的主要途径就是运用华丽、优美的语言,因此在写作时忽略文章的立意与叙事,只堆砌华美辞藻,导致文章假大空。实际上,记叙文的好坏不能用词句的华丽程度来评判,语言过于华丽可能会忽略主旨,使文章缺少中心思想,不利于写作意图的表达。
5.功利性太强,没有写作兴趣
虽然语文是主科,但很多家长和同学都认为母语比较简单,而把学习“重点”放在“数理化”上,对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写作文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充满目的性和功利性,没有感受到写作的乐趣,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丧失写作兴趣。
二、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1.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记叙文,个人经历和体验是基础,需要保证事件的真实性和个性化,因此非常忌讳“套作”。而同学们能否在写作中自给自足,取决于是否善于观察生活。生活经验足够丰富,就不会在写记叙文时遇到没有东西可写的困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同学缺少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意识到观察大事小情的重要性,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从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并用记日记的方式记录经历,方便日后写作。
例如,学完课文《猫》,可在课下仔细观察猫咪的形态和动作,结合文章内容,总结生活中猫咪的性格特点。然后引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叙述方法,思考文中描写了猫的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将猫的特点展现出来的,最后结合对猫咪的了解进行写作练习。这样,通过观察与学习,我们就能深刻理解作者对猫咪的喜爱之情,并认识到有层次的叙述能将事物特点清晰地描述出来,并学会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随后,可结合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这样既能及时应用学到的知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为记叙文写作打好基础。
2.注重构思与布局,写出完整文章
“布局”是记叙文创作的关键步骤,它不仅决定了文章的结构和节奏,还影响着文章内容的呈现方式,想更清晰地记叙事物,需要明确文章的中心,并围绕中心展开叙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每篇作文的结构脉络也不同,因此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扩展训练,掌握布局与构思技巧,进一步提升作文水平。可采用学习布局方法、完善布局模式,以及引入布局案例等多种方法,掌握记叙文的文本结构和布局方法,提高作文水平。其实,写好记叙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可从生活中取材,记录身边故事,引发读者的思考。注意,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思维方式与学习能力也不同,所以在写作训练中,要全面评估,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训练方式。
如《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布局井然有序,开篇是一段关于天气的描写,之后结合自身经历将济南与伦敦的冬天进行对比,并赞美济南是个“宝地”,引出全文的中心——济南的冬天很美;从第二段开始转向对山水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情于景,在描写美景的同时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最后一段用简明有力的语句结尾,文章衔接紧密,脉络清晰。在赏析时,可依据文本内容进行思考,比如:“文章的主要结构是怎样的,描写小山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可根据学习情况,在课堂上仿写。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这样的写作方式还能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布局对写作的影响,从而在写记叙文时更加注重布局与构思。
3.抒发真情实感,培养创新思维
想写出合格的记叙文,除了做好构思与布局外,还需要抒发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的心。“仿写”是快速“入门”的写作方法,但很多同学为了省事而走捷径,一味地照搬或抄袭,导致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新意。时间久了,还形成了固定思维,失去了创新意识。记叙文偏向于写实,每篇文章都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因此在写作时应勇于跳出误区,表达思想与情感,使文章更有温度、有情感,进而打动读者。在实际写作中,可结合生活实际大胆创新,适当修改例句,基于“仿写”掌握相应的修辞,真正将他人的写作方法学到手,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
例如《秋天的怀念》一文,有大量表情、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学们在赏析这篇文章时,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围绕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探讨,掌握描写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的方法。文中用了“扑”“抓”“忍”“走”“拉”等动作,表现了母亲的焦急,后面一连串的“悄悄地”将母亲内心的不忍与心疼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反复朗读这些词句,能深刻体会动作描写的重要性,可根据自身经历,应用这些动词进行“仿写”,锻炼创新能力,掌握写作方法。
4.赏析不同风格的作品,拓宽写作视野
语言风格有许多种,不论是华丽古典的风格还是质朴平实的风格,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二者是无法比较的,也就没有所谓的优劣之分。虽然运用修辞与好词好句对提升文章质量大有裨益,但这并不代表只有语言华丽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赏析不同风格的文章,才能拓宽视野,领悟不同风格文章的魅力,避免走入只会写好词好句而导致文章内容缺少思想的误区。此外,同学们可以分组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感受同一主题下不同的文章风格了解会有怎样的差异。如以“校园的景色”为主题写作,同学们就可自由分组,展示自己笔下的校园景色,表达对校园的感悟。赏析其他同学的作品,我们能清晰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优点,从而拓宽写作视野,为之后的写作与学习积累经验。
5.运用多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相比于散文和诗歌,记叙文更偏向于写实,再加上学业压力导致写作的功利化,使得很多同学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兴趣是创作的主要动力,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内心情感与小学时期相比更加细腻、敏感,所以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可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设备,观看相关写作内容的视频,调动情感,让心中泛起涟漪,从而保持高涨的写作情绪,产生写作灵感。
例如,学了《苏州园林》,同学们可借助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并认真学习和阅读,这样才能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从而深刻感受园林景色之美。之后,可与同学分享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景色,并运用写作手法,将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这样,有助于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进而爱上写作。不仅如此,在分享时,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除此之外,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阅读一些课外书,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积累写作素材。
写记叙文离不开观察、模仿和不断尝试,想写出优质的记叙文,不仅要掌握写作技巧,明确写作结构和目标,还要选好题目并合理布局。除此之外,还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记录的好习惯,在不断的积累与沉淀中逐步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