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韵新声
作者: 张梓芮
那是我10岁生日的时候。
生日宴会上,母亲笑盈盈地递给我一个精致的小盒子:“这是你的生日礼物,生日快乐!”我欣喜地打开盒子,一个巴掌大小的乐器映入眼帘。它呈青色,带着些许裂纹,形状并不规则,两端尖尖的,中间整齐排列着12个孔。母亲微笑着告诉我,这叫陶笛,吹奏出的声音格外动听。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陶笛尝试吹奏,却只有刺耳的声音响起。
“妈妈,我想学陶笛!”我坚定地说道。
几天后,我走进了教授陶笛课的教室。那是一个不大却充满艺术氛围的房间,墙上挂着各种乐器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角落里还摆放着几盆生机勃勃的绿植,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清新与活力。
老师耐心地为我介绍了陶笛的辉煌历史。陶笛在七千年前就已经诞生,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随后,她深情地吹奏了一曲《森林狂想曲》。那是我第一次领略到陶笛的独特魅力。陶笛的音色沙哑又低沉,仿佛是来自远古的悠悠回声。那悠扬的曲调,宛如一只神奇的手,引领着我踏入一片幽深的森林。
在这片森林里,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山间静静地流淌着,那清脆悦耳的流水声,如同精灵的吟唱。溪边散布着错落有致的岩石,岩石间的缝隙中点缀着生机勃勃的苔藓,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一个小小的、巴掌大小的乐器,竟然能够演奏出如此动人心弦的音乐!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跟着老师开始学习。
“你看,吹陶笛的时候要用手指紧紧捂住气孔,将气孔全部按住再吹就是do——”老师一边认真地示范着指法,一边仔细地讲解。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将气孔捂住,然后用力吹了一口气,可传出来的只是呜呜的浑浊之音。
老师看着我,温柔地指出了问题所在:“要将12个孔捂得严严实实的。”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成功地吹出了do音,渐渐地,又吹出re、mi、fa音。此后,我每天都会坚持练习半个小时。当那悠扬的旋律终于在房间里响起的那一刻,我欣喜若狂,我也能吹奏陶笛了!
学校的“六一”联欢会很快就来临了,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决定用陶笛吹奏一曲《森林狂想曲》。当我捧着陶笛走上舞台时,台下哄笑一片,甚至还有人在大声议论:“竟然带了个老古董!”“太土了吧,别人都是弹钢琴的。”
前排的一个男生皱着眉头,满脸的不屑;旁边的女生捂着嘴,和他窃窃私语,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同学们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瞧着我,我心中也闪过一丝担忧,但随后我脑海中响起了陶笛老师的话。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让他们亲眼见识古老乐器的魅力。
我静下心来,深吸一口气,开始演奏。当第一个音符在大厅内响起的那一刻,台下立即变得鸦雀无声。曲调时而悠扬,如山间的微风,温柔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时而活泼欢快,似潺潺的溪水,欢快地洗去世间的喧嚣。我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乐曲之中,不经意间余光一瞥,刚才还满脸不屑的男生此刻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张;那个女生也一脸的惊讶和陶醉。同学们用惊奇的目光紧紧盯着我手中小小的乐器。当最后一个音符消失在大厅中时,台下掌声雷动。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旧的,是深厚的历史积淀;新的,是与时俱进的蓬勃活力展现。陶笛,这既古老又崭新的艺术,将永远在我心灵深处奏响激昂的乐章。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
指导老师 颜维奇
推荐语
习作写“我”学习陶笛的经历,巧妙地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魅力。从“我”收到生日礼物——陶笛开始,到学习吹陶笛、在学校联欢会上吹奏陶笛并赢得掌声,文章情节连贯,结构清晰。对陶笛声音的描绘形象生动,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