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
作者: 张奕宸初中伊始,班级排了座位,我有了新同桌。老师刚发出让他坐在靠窗那里的指令,他就大摇大摆地走过来,随手把书包扔到桌子上,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二郎腿一跷,环顾四周,仿佛在宣示主权。我在心里默默地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切,狂徒一个。”
他确实很“狂”。跑操时,才跑了一圈,便喘着粗气,东倒西歪,可他偏偏敢在众人面前扬言:“体育这种事,只要我想拿高分,轻轻松松!”我们一听,全都乐了:“就你?怕是连及格都成问题吧。”从那以后,他成了我们眼中的“普信狂徒”,更是大家调侃的焦点。
可让我不解的是,他似乎从不在意这些嘲笑。自习课上,他总是拿着练习册,却不急着动笔,而是翻看片刻,时而皱眉,时而冷笑,仿佛在挑出题人的错。我偷瞄他时,他始终一副旁若无人的模样,面不改色,狂妄至极。课间,他又抱着篮球风一般冲向操场,完全无视我们的目光。我暗暗地想:“这人到底是什么奇怪的存在?装模作样地刷存在感,能狂多久?”
然而,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所有人都傻了眼。
全科总分第一名,居然是他!听到班主任念出他的名字时,教室里一片沉寂。亮眼的分数和他平时“狂徒”的形象,怎么都画不上等号。这还不算完,几天后,学校体育测试成绩公布,高分名单里又出现了他的名字。
怎么做到的?回想起他跑操时“喘成狗”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个运动健将,难道是有什么“速成秘籍”?还是说,他真的只是运气太好?种种疑问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嘲讽变成了更大的不解。
直到一天放学后,我找到了答案。
我和其他同学路过操场时,看到他独自在跑步,步伐虽显疲惫却依然坚定。看着他的背影,我们不由得安静下来。
那一刻,我明白了,他的“狂”不是自大,而是自信,是对自己全力以赴一定会有所收获的笃定。
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真正的优秀,从来无须伪装,而是用实力证明一切。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七中学
指导老师 林 海
点 评
这篇作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比如,通过“二郎腿一跷”和“时而皱眉,时而冷笑”的细节,凸显了人物的“狂妄”形象,而“步伐虽显疲惫却依然坚定”则展现了人物坚持努力的一面。细节的反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也更加突出:真正的优秀并不能只看表象,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和坚持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