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拜土
作者: 夏鸿飞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与随从被迫逃难。
隐隐听见后面追兵的马蹄声如疾风暴雨一般,追兵们不停地喊叫:“他们就在前方!抓住他们!”随从甩鞭催马加速,后面的声音渐渐变小,最后周围一片寂静。
终于脱险,重耳松了口气,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这一路上真是惊心动魄。随从对重耳说:“公子,前方便是卫国了,我们暂时到那里避难吧!既能彻底摆脱追兵,又能休整一下。”“妙计!”重耳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到了卫国城门前,重耳被拦在门前。“我是晋公子重耳,我们在晋国出了点儿状况,现在我们想拜见卫王……”守卫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卫王有令,今日不见任何人,尤其是他国人。快快走开!”“你!岂有此理!”重耳暴怒,但不管他怎样气愤,守卫就是不开门。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离开。
重耳一行强忍着饥渴,终于来到一个叫五鹿的地方,可家家门户紧闭,叩了半天,终于有人开了门,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上下打量他们。随从上前行礼,道明来意:“我们饥渴难耐,还请你出手相助,日后定加倍回报!”男子思忖片刻,说:“请稍等!”重耳一行在外面等了半天,那人终于端着一个碗出来了,恭敬地举起。可看清碗里只是土块时,重耳面红耳赤,勃然大怒,扬起手中的鞭子就要抽打男子。狐偃急忙挡在男子面前,抓住了鞭子。
“放开!我要教训一下这个贱民!”重耳怒斥道。狐偃劝道:“这土块乃是万粮之源,是上天赏赐的呀!现在,连平民百姓都愿意给我们土地,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重耳渐渐平息了怒火,捧起土块向男子道谢。
重耳把土块用布包好,装上车,继续逃亡。残阳如血,但他的心中透进来一丝亮光,他相信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
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
点 评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作者展开想象,补充了一些情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细致传神,丰富了人物形象。文章开篇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结尾的环境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给人一种画面感。文章情节有波折,将重点内容扩展得较为详细,能够深深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