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平叛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②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③,难与争锋,愿以梁委④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⑤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⑥,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⑦,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⑧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

(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释]

①题目为编者所加。②即:如果。③剽(piāo)轻:强悍迅捷。④委:交付,这里有暂时放弃之意。⑤深壁:加高军营的壁垒。指加强防务。⑥便(biàn)宜:指合乎时宜的办法。⑦陬(zōu):角落。⑧引:退。

[译文]

汉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叮嘱太子说:“如果遇到危急之事,就重用周亚夫,他确实可以担任统率军队的要职。”文帝去世后,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之职。

汉景帝即位第三年,以吴王濞为首的吴、楚等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东进,攻打吴楚叛军。他亲自向皇帝请示,说:“叛军强悍迅捷,我们很难跟他们争胜,我希望能暂时放弃梁地,在此期间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可以遏制叛军。”皇帝答应了他。

周太尉已经在荥阳集结兵力,吴国的叛军正在攻打梁国,梁国危急,请求救援。太尉带领军队往东北前进,奔向昌邑,在那里加强防务,坚守不出。梁国每天派使者请求太尉出兵救援,太尉奉行合乎时宜的办法,不肯去救。梁王向景帝呈上书信说明自己的困境,景帝派出使者向太尉下达诏令让他救助梁国。太尉不接受诏令,坚守不出,却派轻骑兵弓高侯等人断绝叛军的后方粮道。吴国的军队缺少粮食,饥饿难忍,多次想挑动太尉跟己方战斗,太尉始终不派军队应战。一天夜里,太尉军中惊乱,内部互相攻打,造成混乱,闹到太尉的营帐前。太尉始终静卧在床,不起来制止。一会儿,军营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国军队奔袭亚夫军营的东南角,太尉却让自己的军队在西北处防备。不久吴国的精锐部队果真往西北方向急行,却不能攻入其内。吴军饥饿至极,于是撤兵离去。太尉派出精锐部队追击叛军,叛军大败。

[点悟]

为了抵挡匈奴入侵,汉文帝曾安排三支军队分别在灞上、棘门与细柳驻守。到其他军营,汉文帝可以直接奔驰而入,但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却要依军令行事,于是,文帝认识到,只有周亚夫才是不会被侵犯的“真将军”。

应是这样的印象让文帝认为周亚夫堪当重任,并于临终前向太子郑重举荐他。景帝遇到七国叛乱的危急之事时,周亚夫果真担当起平定叛乱的重任。

为完成这一重任,他未雨绸缪,让皇帝认同自己暂时弃梁以制敌的谋略;他坚毅果敢,一再拒绝梁国的求救,忽略叛军的挑战,严格执行断绝叛军粮道的决策;他胸有成竹,在军中出现惊扰时静卧不起,让惊扰自生自灭;他深谋远虑,睿智地预测出叛军精兵的行动趋向,提前做好防备……所以,他能在叛军因饥饿而退却时,一举打败叛军,平定叛乱。此时,周亚夫凭借其领兵作战的谋略和本领平定叛乱,显现出了“真将军”的实力。

(张英华 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