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服输的诗豪
作者: 张子健刘禹锡的一生从一个传说开始。相传,他的母亲在生他之前梦到“大禹赐子”,于是为他起名“禹锡”(古时“锡”与“赐”同义),字“梦得”。
刘禹锡是诗人中难得的“学霸”,21岁的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一举高中。在唐代,考中进士非常难,就连一向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而自豪的白居易也是28岁才进士及第。更为难得的是,刘禹锡在此后三年内又接连通过博学鸿词科和吏部取士科的考试。要知道,就连“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考博学鸿词科也是“三连不中”。此时的刘禹锡虽只得到一个九品官职,却声名大噪。他对未来充满乐观和希望,一条光明大道就在不远处向他招手。然而,一次政治变革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贞元二十一年(805),唐德宗病逝,唐顺宗继位,年号永贞。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聚集了包括刘禹锡、柳宗元在内的一批改革之士,发起了一场史称“永贞革新”的变革。由于触犯既得利益者,加上斗争经验缺乏,变革很快以失败告终。核心人物纷纷被贬,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柳宗元被贬永州(今湖南永州)。
成功带来的乐观情绪难以长久,只有面对磨难,依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称得上真正的乐观。被贬永州的柳宗元心灰意冷,写下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孤独的诗句。而他的好友刘禹锡却没有就此沉沦,面对秋天,他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所有人都觉得秋天是悲凉的,可刘禹锡偏偏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秋日比春朝还要充满希望。此时的他虽然身在僻壤,心中却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在老友的鼓励下,柳宗元也振作起来,俯下身去了解百姓的疾苦,写出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刘禹锡在朗州一待就是十年。随着“永贞革新”的余波逐渐散去,刘禹锡终于和好友柳宗元一同奉诏回京。换作其他人,能够重回长安必定感恩戴德,夹起尾巴小心做人。然而,这却不是刘禹锡的作风。刘禹锡在长安玄都观赏桃花之际写下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暗讽当权者:你们这些人无非是我离开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发户而已,有什么可得意的呢?不出意外,这首诗为刘禹锡招来了灾祸。
刘禹锡再度被贬,还连累了好友柳宗元。可柳宗元非但没有怨言,还以刘禹锡有八十岁老母为由主动申请替他到更偏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最后,刘禹锡被贬至连州(今广东清远),柳宗元则去往柳州(今广西柳州)。谁知,好友一别,竟是阴阳两隔!元和十四年(819),刘禹锡接连遭受重击,先是老母故去,又突然接到柳宗元离世的噩耗。这是刘禹锡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他的痛苦无以发泄,只能化作一篇篇诗文。
痛苦可以让他难过,却不会使他悲观。公元826年,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两人把酒言欢。白居易写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是在为刘禹锡抱屈,也是为自己鸣不平。没想到,乐观的刘禹锡却反过来安慰白居易,写下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病树前还有万千树木欣欣向荣,我们不必在此忧伤,喝下这杯酒,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面对未来吧!
面对朋友,刘禹锡温暖如此,可对那些蝇营狗苟之徒,他却从来不会妥协。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回到长安的刘禹锡再次来到玄都观。故地重游,他想到了那些曾经打压他的宵小之辈,提笔写下《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全诗充满讽刺意味:我刘禹锡回来了,那些曾经的当权者怎么和种桃的道士一样都不见了?刘禹锡就是这样一个硬骨头,你越是打击我,我就越要把头抬得高高的,不会屈服。
晚年的刘禹锡逐渐淡出政坛,与白居易、裴度等人过上了诗酒唱和的退休生活。当时,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有些痼疾,行动有所不便。白居易非常哀怨,写下一首《咏老赠梦得》:“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刘禹锡以一首《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最后一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成为千古名句。即便是已近傍晚,太阳的余晖一样映得满天红。虽然已过花甲,我们依然可以发光发热过好这剩下的日子,乐天兄又何必如此惆怅呢?
从青春年少到垂垂老矣,乐观是刘禹锡一生的底色。伟大的诗人往往命运多舛,虽不乏乐观豁达者,如李白、苏轼,但刘禹锡与他们不同。李白身上有一种仙气,他的乐观是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苏轼有着看透人生的大气,充满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而刘禹锡则由内而外透着一股豪气,命运愈是坎坷,就愈是挺起身板抗争,充满倔强,永不服输,不负诗豪美名。

点 拨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面对艰难困苦,心态最为重要,既不能悲观消极、丧失斗志,也不能牢骚满腹、充满怨气,唯有乐观坚强才是“解药”。如刘禹锡一样,将乐观作为底色,满怀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不怨天,不尤人,人生未必会顺遂,但一定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