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仁由义

孟子曰:“自暴②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③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④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⑤也;义,人之正路也。旷⑥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注释]

①选自《孟子·离娄上》,题目为编者所加。②暴:糟蹋。③有为:有所作为。④由:遵循。⑤安宅:安适的住宅。⑥旷:使……空置。

[译文]

孟子说:“对于糟蹋自己的人,不能跟他谈道理;对于放弃自己的人,不能跟他共事以有所作为。言谈诋毁礼节与正义,这样的表现是糟蹋自己;自身不能修养仁德,不能遵循正义做事,这样的表现是放弃自己。仁德,是人们居住的安适的宅子;正义,是人们应走的正确的道路。使安适的宅子空置而不去居住,抛开正路不走,可悲呀!”

[点悟]

在《富贵不能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已经表述了对仁德、礼节与正义的追求与坚守。他认为,施行仁政的君主,必然能修养仁德,遵循礼节,依从正义;使国家生存、发展的人才,如舜、傅说、胶鬲、管夷吾、百里奚与孙叔敖,在仁德、礼节与正义方面必然能垂范世人。

选文中,孟子首先设置悬念并指出,跟自暴者与自弃者相处时,不可与其谈论道理,不可与其共同谋事。接着,孟子以精辟之语揭示原因,即自暴者与自弃者的言语与行为背离了仁德、礼节与正义。继而孟子又巧用比喻,将“仁”比作“安宅”,将“义”比作“正路”。没有安稳舒适的宅子,必然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不走堂堂正正的大路,就有可能误入歧途。可见,背弃仁德,难以安心;不循正义,难有所成。这两个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表述了“仁”与“义”之于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孟子顺势从反面着笔,警醒世人要像追求“安宅”与“正路”一样,修养仁德,遵循正义。

孟子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然而他对仁爱与正义的追求却在岁月长河的淘洗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勉励一代代中国人讲仁爱,崇正义……

(张英华 辑)

上一篇: 古人圆桌派
下一篇: 语 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