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学习描写景物

作者: 周远喜

单元要求

1.有针对性地观察,抓住景物形状、色彩、声音等不同方面的特征。

2.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述景物的特征。

3.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主观情感。

写作指导

“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类作文,抓住景物特征,在行文中灵活地穿插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染读者。

一、多点儿时空转换,让景物更立体。时间不同,景物各异,不同季节,景物的形态一定不同;不同空间,同一时段的景物也有差异。如《济南的冬天》第四段描写小雪的空间顺序是: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二、多点儿层次,让景物更有画面。写景要突出景物层次,就要选择不同的观察点,要合理安排远近高低的顺序。若以时间为经,既可以从大的时间,如春、夏、秋、冬各选一个时间段,也可以选取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景物变化。如写出太阳升起或下落的几个片段,既可直接描写太阳光线变化,还可以借助云彩的变化间接写太阳。若以空间为序,山峦、田塍、湖上……抓住各个画面最主要的景物,精心选择,注意色彩变化,动静结合,高低景物搭配,努力使画面有声有色。

三、多点儿感官描写,让景物更多彩。景物描写要让读者如临其境,就要善于调动感觉器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角度描写,绘形绘声又绘色,将景物真切再现,使之富有立体感。如写春天:从视觉来写树木的翠绿、花朵的艳丽;从听觉来写声音的悦耳;从触觉来写太阳的温暖;从嗅觉来写早晨空气的清新、鲜花的芬芳;等等。

四、多点儿动静结合,让景物更生动。动静结合是景物描写最常见的手法,既要写出景物的静态,如景物的位置、形态、色彩,又要写出景物瞬间的变化。有动有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社戏》: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衬托“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五、多点儿虚实结合,让景物更丰满。“虚实相生”是指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如《济南的冬天》: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实写同时融入想象和联想,充分展现雪后小山的秀美。

上一篇: 我的偶像李清照
下一篇: 窗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