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静外敬

凡人之生也,必以②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③,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④其性,性将大定。

(摘自《管子译注》)

[注释]

①题目为编者所加。②以:依靠。③乐:音乐。④反:回到。

[点悟]

平和中正,是生命应有的状态;然而总有人会滋生烦乱、急躁之心,表现得乖张或偏邪,失去平和中正。失去平和中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让自己葆有平和中正?

《管子》书中表明,快乐、生气、忧虑等情感会导致人失去平和中正。进而指出,要止息愤怒之火,没有比得上诗歌的;要摆脱忧虑之心,没有比得上音乐的;要约束自己的快乐,没有比得上礼节的;要遵循礼节,没有比得上严肃认真的;要能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则一定要有平静的内心。内心平静,处事严肃认真,就能让自己的性情常常保持平和中正。

那么,诗歌如何消去愤怒?音乐如何化解忧虑?礼节如何改变人的心态与行为?

就诗歌而言,《诗经》中的《硕鼠》巧妙运用比喻手法,让“硕鼠”成了一味盘剥且毫不顾惜劳动者的剥削者的化身。重章复沓的开头句中,不愿让剥削者盘剥自己的愤慨之情极其强烈;接着,是对冷酷的剥削者强烈不满的控诉;最后,表达要离开这样的剥削者以寻求快乐世界的期望。诗中的愤慨之情逐渐化为期冀之意。诵读这样的诗歌,可以让内心的愤怒之情也化为追求美好的力量。

就音乐而言,李贺曾以“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的诗句,称弦乐有祛病之功;陶渊明曾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述自己“消忧”的方式之一即以弹琴为乐。可见,音乐能调整心情,能化解忧虑。

就礼节而言,要想依循协调人际关系的礼节行事,自然不能随意敷衍;不随意敷衍,就会逐渐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严肃认真的态度,定然出于宁静的内心。循礼而行,久而久之,定会让人的性情逐渐变得平和中正。

当今时代,品读好诗,欣赏雅乐,遵守礼法,依然可以涵养平和中正的性情,提升为人处世的境界。

(张英华 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