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
作者: 陈奕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彼时的我读罢崔颢的《黄鹤楼》,心中倏然升起一丝向往。
见你
今年暑假,机会来临。
初登黄鹤楼,游人如织。人群中,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未见古迹,先被小商小贩挡住了视线。一条小街,熙熙攘攘,尘俗气、市井气、烟火气熏得我直蹙眉头。远处木架上,纸伞慵懒地立着,身上的花纹艳俗。我迷失于漫漫人海之中,惆怅。
勉强挤进人群,不远处,我终于望见了那高楼。眺望着楼上喝茶游客的悠闲身影,对比自己在人群中步履艰难的颓唐,顿时,挫败感弥漫全身。步入楼内,奋力挤上楼梯,不过是登上二楼,只觉身心皆惫,气喘吁吁。我在不甘疲惫中暗示自己:继续?继续!向前?向前!我坚持着,忍着脚上的疼痛,迈开双腿,一心向前。
双腿颤抖,筋疲力尽,已到半程。不承想,高处,竟越发喧嚣。黄鹤去了,一并带走了这里的恬淡和静谧。心中烦躁,望着楼台上人挤人,我再也忍不住,穿过楼梯,钻过人群,径直逃出了大门。
这一次,我未登顶。
不见你
曾经,转过高耸入云的大雁塔,登过层林尽染的香山,踏过绵延不绝的长城……它们或孤独傲立,或万山红遍,或气势恢宏,可在那顶楼鸟瞰滚滚长江的景象仍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高耸的五层楼阁,于俗世间孑然独立,望向奔腾的长江,使人想起当年孙权手扶围栏,俯瞰那东去的江水;想起李白途经江城时吟咏“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想起岳飞登楼感叹“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高楼、钟塔、搁笔亭,这总归是半山的景。可就在那激昂澎湃的波涛之上,又是怎样一番撼人的美景呢?
我多么想登上黄鹤楼,俯瞰长江,体会江上烟波的况味和楼上观景的壮美。那给浮嚣以宁静、给高傲以淡泊的江景,始终令人神往。
这一次,我真想登顶!
你都在那里
渐渐地,黄鹤楼瞰长江,于我脑海中,于我心目中,不再是一座孑然高楼,不再是一条滚滚长江,而是永恒存在的一份美丽。
见与不见,已不再重要。我想,人生定不能什么都得到。所以,不必追悔莫及,不必刻意挽留。村上春树有一句话:“若什么都不舍弃,便什么都不能获取。”是的,只要心中留存那一份挂念,保存那一份初心,藏有一座看似永远登不上却又早已登顶的黄鹤楼,或许,那些难以挣开的桎梏便在自然而然中破开,那人生的“长江”也就碧澄而透彻了。
我知道,我已然登顶。
北京市八一学校
指导老师 史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