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目解析指导与佳作点评
作者: 余东芳真题呈现
每一朵野花都有一张干净的脸/我轻声喊着它们的名字/黄蒿、野菊、小飞蓬……/还有许多我实在喊不出它们的名字/只知道它们都是野花,装扮山野
最后我轻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我也是它们中的一朵/在天空下,在山坡上尽情开着……
请以“喊出________的名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其一)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研读所给材料,读懂意思,有自己的联想、思考和感悟。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内容具体充实的记叙文。
一、审题立意
此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喊出________的名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这个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看到题目最直观的反应是喊出一个人的名字,而作文有明确要求“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出现自己的老师、同学等人的真实人名是不可以的;母校、家乡等名字,也会暴露考生信息;喊出祖国、中华民族等名字,未尝不可,不过,宏大的主题不好驾驭。这个半命题作文补题有难度,所以,补题需三思。
其实,仔细思考,这个题可选择的对象还是蛮多的。“黄蒿、野菊、小飞蓬……”这些野花代表着微不足道的事物,但它们也在努力绽放光芒,装扮山野,具有自身的价值。花如此,人亦然。每一个平凡又努力的生命都应该被看见,都值得被尊重。所以,写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是比较贴切的选择。可以写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写有某种精神品质的一个群体。如朋友、老师、门卫师傅、快递小哥、医务人员、消防战士、环卫工人等。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从而喊出他(他们)的名字。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出现真实的完整的人名,可以用“李同学”“王师傅”“余老师”等这样的称呼来代替名字,否则会视为泄露考生信息。另外,刻画医务人员、消防战士等群像时,一定要有具体事例,有画面感,切忌泛泛而谈或空发议论。
补题还可以考虑地名、物名等。写地名可以是去过的某个景点,如南湾湖、西双版纳等。写物名可以是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等,如老槐树、小草等。还可以是抽象的名字,比如青春、那抹红等。要注意彰显出被喊出名字的事物所具有的价值、魅力等,赞美真情,抒发感悟。
“喊出”一词,意味着这篇文章情感抒发比较浓郁。不管是写人,还是写物,都要写出感情。也许是钦佩,也许是骄傲,也许是反思等,文章的主题要明确。
二、构思选材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材,切入点要小,选取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刻的场景,叙述具体的事件,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注意详略安排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例如写“喊出你的名字”,要把“为什么要喊出这个名字”写清楚,也要描写动人的情景,把“如何喊出这个名字”写细致。同时还要抒发真实的感情。可以排比构段,例如写“喊出青春的名字”,可能青春的名字叫“逐梦”,青春的名字叫“坚持”,青春的名字叫“自信”,思路开阔,给青春取不同的名字,这样也未尝不可。
佳作展示
喊出你的名字
晋诗涵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你经冬不凋,是岁寒三友之一。你坚韧不拔、傲岸高洁,是我心中别样的风景。多少次,我在心里喊着你的名字。
惠风和畅,春姑娘挥起手中的画笔,世界变得斑斓起来,很多枝头冒出嫩绿的新芽,但墙角的你却在慢慢地凋谢。你不屑与百花争艳,更不向蝴蝶蜜蜂争宠。我捡拾起干枯的花瓣,放在鼻尖轻嗅,清香缕缕飘进心里,我顿时明白了你的风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又不由得为你担心,与你做伴儿的老奶奶搬走了,没有她的照顾,来年你会香如故吗?
夏总是热烈奔放的,柏油路被烤得发烫。你满树绿意,静默着。我走到你身边,担忧地望着你。傍晚,我端起一盆清水,轻轻地浇在干巴巴的土壤上。可学业繁忙的我,总是疏忽你。冬日,你还能魅如“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吗?
秋天悄悄地来了,枫树的叶子红得耀眼,小草褪去碧绿的衣裳准备过冬。周末,我拿一把小木椅,抱着一本陈旧的相册,坐在你身旁。想着你曾经肆意绽放,如今却在黄叶纷飞中憔悴,我不禁流下伤心的泪水。我轻轻拥抱你,就像老奶奶曾经轻轻地拥抱我。

寒风凛冽,大雪覆盖了整座城市,鸟儿也不再与你做伴儿,雪猛烈地拍打着你的脸颊。你却依然安静而倔强地立在大雪中,你的花儿开得并不绚烂,但足以让我惊喜和感动。回到家里,坐在桌前,开始奋笔疾书,我要和你一起怒放。
鼻尖传来一阵香气,我猛地抬起头,迅速起身,奔向窗前——那白里透黄、黄里透着淡绿的花儿,是那么美。你是一首歌,慷慨地唱出你的风骨,你沁人的香气瞬间俘获了我的心。此刻,我要大声喊出你的名字——梅。
你品行高洁、谦逊内敛、坚韧不拔、享受寂寞,从你的身上,我学会了很多。我要大声喊出你的名字——梅,你是我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
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
点评
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按照四季的顺序展示了梅的特点,“我”对梅由担心到赞赏的情感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梅的品质打动了“我”,喊出“梅”的名字的原因交代得十分清晰。全篇以第二人称来写,抒情的味道比较浓郁,篇末点出“名字”,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