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发挥联想和想象
作者: 张燕单元要求
1.了解联想与想象的概念、区别与联系。
2.多角度联想和想象,做到联想自然贴切,想象合情合理。
写作指导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的双翼,让作者仿佛长了“千里眼”“顺风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联想是由此及彼,在相关的事物之间架起一座思维的桥梁。想象则像飞天,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形象。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发挥联想和想象呢?可以概括为“三点一线”。
一、构思多一点
想象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写作前进行头脑风暴,想象多种可能,择取最适合的一种落笔。以故事接龙为例,如果龙头是“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那么,接下来,可能是天上掉馅饼,可能是你长出了红头发,可能是房子突然消失了,可能是下了一场糖果雨……你可以选择最有创意的一种写下去。
有时思路中断编不下去了,可以尝试用“问题串烧”的方式,以问题为支架,让情节“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你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续编《皇帝的新装》,不妨问:游行结束,皇帝去了哪里?他会去找谁?骗子受到惩罚了吗?皇帝还会不会穿这件新装?……问着问着,头脑中就有了故事的雏形。
二、情节曲折一点
故事要吸引人,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多一些意外,让故事起波澜。比如:十年后的“我”是个崭露头角的电脑人才,却因压力大得了抑郁症,独自去看医生,意外地发现医生是个机器人。向医生求治,处方竟是“连续一个月每天向身边人说‘我爱你’”。
但情节不能为了曲折而曲折,要做到故事推进有铺垫,情节反转有伏笔。比如在“我”因患抑郁症去看医生之前,可以有一些铺垫性的文字,交代“我”每天面对电脑工作,将亲友的消息设置成免打扰模式等,为后续机器人医生开出奇特的处方埋下伏笔。
三、描绘细一点
想象既要见“森林”(故事的蓝图),又要见“树木”(丰富的细节),在具体形象的场景中推进故事。比如写“我”发现医生是机器人,可以再来个“问题串烧”:“我”怎么发现它是机器人的?它的样子、动作、表情、说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我”发现它是机器人时内心有何反应?……这些细节更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若想象只停留于粗线条的叙述,没有丰富逼真的细节,读者就很难有代入感。
四、逻辑一条线
想象并非完全天马行空,也要遵循事理逻辑,让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主线、语言风格前后统一。这在续写时尤其重要。续写是在原作的基础上的二次创作,不可能和原作完全割裂开。有同学续编《皇帝的新装》,想象皇帝问亲人自己到底有没有穿衣服,显然没有读懂原作中皇帝明知自己没穿衣服却为了维护聪明称职的形象才硬着头皮去游行,以致续编的情节不合理。还有同学让皇帝回到皇宫励精图治。这一结局固然皆大欢喜,却与原作中批判现实的主题格格不入。因此,续写之前应认真研读原作,明白主题是什么,有怎样的人物设定,有没有明显的线索需要在续写中保留等,以免出现逻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