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指导与佳作点评

作者: 谢高通

真题呈现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其一)

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与一般的命题作文题不同的是,题干给出了写作的提示信息。从表现手法上看,提示信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前两句,实写树;第二层是第三句,转换观察视角,发挥想象,虚写树。就第一层而言,“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回归教材,这三棵树分别对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三篇课文。这样的提示信息充分体现了写作与阅读的结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习的方向。而“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既是对三篇课文的精练总结,也提示了写作的方向。

因此,在写作中,考生可以写生活中具体的一棵树,通过叙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可以采用借树喻人的写法,通过写树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来表达自己对某个人或某一类人的赞美之情。当然,还可以转换身份,以鸟儿、小草、风雨或泥土等身份发挥想象,抒发感悟。具体行文时,要特别注意巧妙构思、突出中心,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考生可以这样来选择文体:

一、写故事生动的记叙文。“我生活中的一棵树”可以围绕树叙事写人,可以写树下一次有意义的谈话,可以写一次种树得到的启发,还可以写树下感人的瞬间等。要注意详略安排,尤其是文末要借助抒情议论突出中心。

二、写托物言志的散文。“我生活中的一棵树”可以仿照《一棵小桃树》采用双线并进的形式,表面写树的遭遇,实际上表达自己的成长;可以仿照《白杨礼赞》由树及人,在具体写作时,首先要了解所选之树的特点,由外而内,借树喻人,需要注意的是过渡要自然,衔接要合理,抒情要得当,表达要深刻。

三、写想象丰富的小说。写“我生活中的一棵树”这个题目可以转换写作的角度,以物写物,比如小鸟眼中的树是栖息的家园,小草眼中的树是挺拔的伟人,泥土眼中的树是可爱的孩子,风雨眼中的树是倔强的勇士……这样的文章故事不同,风采也不同。考生可以据此反映一定的社会主题,表达自己的独特思考。

佳作展示

我生活中的一棵树

朱宇晴

清晨的风柔柔的,一切都格外清新。银杏树姐姐轻轻地舞动轻盈的身子,小草哥哥细致地整理碧绿的头发,花朵妹妹正将芬芳无私地送给左邻右舍。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舒心地张开双臂,像往常一样熟练地做起了早操,并对银杏树姐姐说:“早上好啊,银杏树姐姐,你今天真美丽!”银杏树姐姐不禁笑盈盈地说:“喜鹊妹妹也很美丽呀!你每天都早起,给我们唱歌,我们要向你学习呢。”我害羞地笑起来。

说起和银杏树姐姐的熟识,还要从那个风雨交加的中午开始。

那天临近中午,晴朗的天空一下子变黑了,雷声从天边滚滚而来。正在玩耍的我慌张地飞来飞去,就是找不到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不一会儿,天昏地暗,硕大的雨珠砸在我的身上。就在这时,一个温柔的声音传来:“快到这里!快到这里!”正在我诧异哪儿来的声音时,银杏树姐姐拼命地向我招手。

我站在银杏树姐姐瘦弱的胳膊上,紧张的心顿然放松下来。然而,雨势更大了。银杏树姐姐正承受着暴风雨侵袭,我刚平静的心忽而又紧张起来。“银杏树姐姐,你要小心呀!”“放心吧,喜鹊妹妹,我就是在风雨中长大的!”银杏树姐姐温和地笑着说,“倒是你,赶紧抖抖身上的雨水,可别着凉了。”银杏树姐姐的话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几天前。

那天早上,妈妈郑重地对我说:“孩子,世界很大,需要你自己去闯,从今天起,你就要独立生活了,要大胆地面对人生的风雨,更要照顾好自己。”看着妈妈离去的背影,我很伤心。可我知道,妈妈也是为我好。没想到,暴风雨中我遇到了银杏树姐姐,她像妈妈一样呵护我,关心我。“谢谢银杏树姐姐。”我使劲儿地抖动着身子,笑着说。

暴风雨过去了,天空湛蓝湛蓝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亮闪闪的。我开心地在银杏树姐姐身上跳来跳去,没想到,她看出了我的小心思:“谢谢你为我弄干水珠呀。”“银杏树姐姐,风雨中你可是我的避风港呀!”我们俩都笑了。

“喜鹊妹妹,快来我的头顶吧,这里暖和。”

“等一下,姐姐。我好像发现了一只小虫子。”

“谢谢你,喜鹊妹妹!我舒服多了!”

“谢谢你,银杏树姐姐!这里真暖和!”

我很清楚,银杏树姐姐是美的,她不仅美在外表,更美在内心。她的美,让我知道要学会助人,更要学会奉献。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点评

这篇文章想象丰富,语言活泼,充满趣味。作者化身喜鹊,运用拟人化的笔触,采用倒叙的手法详细记述与银杏树相关的故事,并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设置在暴雨风这一典型的环境中,银杏树姐姐对自己的关爱,既引出自己离开母亲的插叙,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凸显文章的主题——要懂得乐于助人。而银杏树姐姐和“我”的对话描写进一步升华主题:助人即助己。文章以议论作结,既照应开头,又深化主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