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主题素材积累及运用

作者: 王明伟

主题阐释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急功近利的追逐让躯体日益焦灼,令灵魂疲惫不堪,此时服一剂淡泊良药正好可以给身心降降温、醒醒神。淡泊不是宣扬佛系不作为,不是倡导躺平不追求,恰恰相反,淡泊让人们去小我之私欲,成大我之博爱;淡泊让人们舍眼前之狭隘,成宇宙之广袤。眼睛装得下星辰,心里放得进苍生,他才能真正做到淡泊从容、气定神闲。

名人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洪应明

春天在我们眼里,沙滩在我们脚下,蓝天在我们头上,森林在我们手中,让我们的心境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淡泊就在其中。

——汪国真

名家片段

古人云,“养心莫善于寡欲”。逃离奢华的迷雾、防范贪婪的陷阱,需要一把锋利的刀,只有随时准备好剪除欲望的枝枝蔓蔓,才能防止精美的“筷子”左右自己的食欲,避免多余的“鸟笼”占据生活的空间。居里夫人在会客厅里只放两把简单的椅子,她毕生追求安静的工作、简单的生活,成了“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延安时期,爱国将领续范亭见到朱德,没想到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竟粗布衣衫,像个庄稼汉,发出“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的感慨。面对芜杂的物质世界,淡泊、宁静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人生修养。

(节选自何冠军《淡泊宁静以养心》)

时新热点

李伯藩:义诊16年,淡泊名与利

2006年,李伯藩正式退休,他先后拒绝了昆明、大理等地的高薪聘请,而是主动留在家乡宾川县义诊。李伯藩老人看病有特点:开药方,不卖药,更不收费。16年里他平均每天坐诊超过10个小时,通常是白天义诊结束,晚上还要进行远程治疗。患者需要帮助,老人春节期间仍欣然出诊。有心人甚至为此算了一笔账,一位病人收8元挂号费,16年也能收到近300万元。

李伯藩的高尚医德来自父亲的谆谆教导。父亲告诉他,医生天职是治病救人,不是为了钱。60多年的行医生涯,他治好的病人数以万计,病人的各类酬谢,他从来都是婉言谢绝。甚至,在可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时候,他想都没想就放弃了。有人问他原因,他的回答是:“国家给我的工资够生活就行了,我不要什么津贴。”“如果想发财,就改行,不要当医生。”

“顺其自然”:隐姓埋名捐款24年,成就大爱无言

每年12月前后,总会有一笔神秘的捐款如约而至,随机从“顺其自然”四个字中选择两个字署名,留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地址。这一次次勾起了人们的想象,又一次次带给人们无言的感动。

1999年宁波慈善总会收到一笔5万元的高额汇款,署名为“顺其自然”中的两个字。此后的20多年,这位神秘人的捐款从未中断,距离最近的一次是2022年11月25日,厚厚的信封里装着108张汇款收据,金额高达106万元,这次署名为“顺自”。24次捐款,总额高达1469万元,“顺其自然”的善举感染了无数宁波人。他们专门开辟了“顺其自然”展厅,向人们讲述动人的爱心故事,他们更是身体力行,践行匿名捐款。如今宁波不仅有匿名捐赠群体,更是有日日捐、月月捐、经常捐等一大批捐赠群体,匿名捐款正成为一种风尚。

经典事例

“贪泉”不改淡泊心

公元402年,吴隐之被任命为广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石门,此地有一口泉,名曰“贪泉”。据说,凡是饮过“贪泉”水的,没人不贪取财物。可吴隐之偏偏不信邪,他命人引领,径直前往石门“贪泉”,一来到泉水边,他就痛饮泉水,并写诗明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到任之后,下令撤去前任官员置办的豪华帐帷和器物。他穿着粗布衣衫,吃着粗茶淡饭,每日勤勉工作,广州多年的贪腐之风大为改观。等离任回京时,吴隐之两袖清风,行囊和来时一样。广州父老敬佩他的操行,感念他的善政,纷纷送上贵重的礼物,他一一拒绝。回到京城以后,他欣然住回篱笆院茅草屋。皇帝为他另造大宅院,并赐给他牛车,可他辞不受命,安然度日。

钱锺书拒绝采访

1991年全国多家电视台准备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主办方盛情邀请钱锺书参加,可是他不愿意抛头露面,婉言拒绝了。主办单位仍不死心,说播出之后能带来巨大的关注,还会有巨额的酬劳奉上,可钱锺书微笑着回答:“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央视《东方之子》栏目曾费尽心思邀请钱锺书,希望能做一期专访,可是这个人人都以能露上一面为荣的栏目第一次无功而返,不得不宣布:“钱锺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适用话题

淡泊、坚持、操守、榜样、执着。

运用示例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淡泊自在,这是洪应明向往的精神境界。我们应坦然面对宠辱得失,平静看待人生起伏,挣脱名利缰绳,成就自由境界。钱锺书从不接受采访,活得潇洒自在。“顺其自然”采用匿名捐款,摒弃了多少繁杂的声音。不过,淡泊从来不是困于小我的狭隘自得,而应积极地明志致远,正如诸葛亮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吴隐之饮贪泉不改本性,甘守平淡而利万民,留下一段佳话。李伯藩无视高薪聘请,义诊16年,成就人间大爱传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