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文从字顺
作者: 张宗明
单元要求
1.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了解用词妥帖、语句通顺的重要性及方法技巧。
2.学会观察,抓住中心刻画细节,在细节描写中表达真情实感。
3.思路要清晰,构思要精巧;学会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
写作指导
所谓文从字顺,是指文章用词妥帖,语句通顺,读起来顺畅自如,朗朗上口。具体来说,它包含文字通顺、语意连贯、用词准确、韵律协调四个方面。
一、文字通顺。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可以判知怎样说话才算通顺,怎样说话会别扭。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上。比如:汉语语法中各类词组结构间实词虚词的搭配;单句成分间的搭配及各成分在句中的位置;复句各分句的前后顺序及关联词语的搭配;等等。我们鼓励作文语言的创新,但不允许破坏汉语语法及约定俗成的规律。
二、语意连贯。语意连贯指的是陈述问题时,话与话之间衔接自然、明白晓畅。上下句(段)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的意思去说,说完后再说另一个意思;句与句要前后关联,符合逻辑,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甚至前后矛盾,相互冲突;一段话或几段话的意思转换时,要有过渡语或过渡段衔接,使各段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等等。除此之外,各段对诗词名句、成语典故等的引用,要融会于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之中,切忌与上下文的意思格格不入。
三、用词准确。不同的词语在描绘事物的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会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选用合适的词语造句。特别要注意辨别同义词、近义词及多义词的细微差别,还要注意同一个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在不同语境中词义、词性发生的变化,遣词造句时精确拿捏分寸,语言才会更加准确、生动,具有表现力。
四、韵律协调。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及句式上的变化,还有叠词、合辙押韵等,这些都要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从而产生韵律美。另外,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设问与反问、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陈述与感叹、长句与短句等句式的选择搭配,也是协调语气不可或缺的范畴。同时,还可以运用标点符号协调语调,加强语言气势,让语言变得活泼、自由,充满活力。
我们来看写作实践三,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材料第一句,暗示了本次写作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立意构思方向。第二句是设问句,引导作者回忆由月亮引发的超越现实的想象。作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或抒发赏月的感受,或科普与月亮相关的知识,等等。
在中国文化里,不管是月圆还是月缺,都具有象征意义,或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梦想,或象征着人们的悲欢离合。月亮,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创造了无法言喻的审美意境,表达了人们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而在失意者的笔下,它又有不同的象征,引发众多文人的悲伤情怀。具体怎么立意,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以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态度,书写月亮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带来的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