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细节,专注情感

作者: 黄丽华

原作呈现

木 瓜

徐雨桐

阿祖走了。

三年光阴,老屋的一切变得毫无生机,破旧的门窗,吱呀作响的大门,遍布的蜘蛛网……面目全非的老屋,似乎轻轻一碰就会散架。多年以后,门前的那棵木瓜树却还是那么富有生机。(此处与后文的“木瓜树枯萎”不对照,语意不贯通。)

曾记得,阿祖佝偻着背,给木瓜树松土,施肥,浇水,无一不是她亲力亲为。常有人笑阿祖痴,否定她对木瓜树的付出。可阿祖却默默地呵护着它,等它萌芽,开花,结果。(未点出人们否定阿祖付出的原因,可在此处点明。)

阿祖总是隔三岔五给我们送木瓜。我总是吃不腻木瓜,木瓜里有阿祖爱的味道。

有一段时间,我去探望阿祖,总是无人在家。我发现木瓜树长得不如以往那么好,不长个的木瓜树耷拉着干枯的树叶,像是无人照料的野小子,看不到任何生命迹象。我抱怨阿祖的不上心。(可适当添加一些心理描写,能更细腻生动地表达情感。)“阿祖把我的朋友——木瓜树弄丢了……”从那时起,我便不经常去老屋了。

后来,每每与阿祖通话,总能听出阿祖的期盼与想念,想让我们回去看看。可是准备考试的我早已焦头烂额,忙得不可开交,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就没能去成。

一日清晨,天边泛起鱼肚白,我早早就被父母从睡梦中唤醒。母亲满面愁容,眉头紧锁,连连叹气,眼眶似乎湿润了。我小声询问父亲:“怎么回事?”“你阿祖摔倒了,双腿站不起来了,情况很严重。”父亲哽咽着说。(“哽咽”一词用得很好,若再把父亲哽咽时说的话描写得细致些就更好了,可以让父亲的形象更加饱满。)

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一切是那么不真实,阿祖送木瓜的一幕幕恍如昨日。

我们回到了老屋,打开那扇久违的大门,万籁俱寂中,吱呀吱呀的声响显得如此突兀。(可以加一些“我”在路上的心理描写。)

阿祖穿着厚厚的棉袄与棉裤,瘫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只有头微微侧向我,四目相对,一切像是静止了。阿祖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你来啦,快……快去拿我刚摘的木瓜,新……新鲜得很呢!”阿祖喘着大气,勉强抬起颤抖的手,指了指那些地上的木瓜。

眼眶不经意间盈满了泪水,我用手使劲儿搓了搓眼睛,试图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噩梦罢了。

漫漫长夜,不知在哪个时刻悄悄地带走了阿祖。

我一度难以接受现实。我从不知道死亡是如此之易事。

事后某个夜晚,我悄悄来到父母房门前,透过门缝看去,柔和的灯光照射在母亲的脸上。

“奶奶年纪大了,还天天忙着种木瓜,想多摘几个木瓜给咱女儿吃,谁曾想……”(可将阿祖摔倒的原因设置得更巧妙些,与前文伏笔呼应,更能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母亲说的一字一句,如刀般刺向我的心脏。我跑回房间,再也忍不住,泪水如泉涌,内心的自责愧疚使我无法自拔。

那一夜,夜长梦多。(这句话设计巧妙,意蕴丰富,如果写出“我”梦到了什么,更能扣住读者心弦,将情感推向高潮。)

最后,因为我太小,没能送阿祖一程。晚风呢喃,诉说着无尽的伤悲。我眺望远方,思绪飘忽,曾与阿祖在浩瀚苍穹下,享木瓜之甜美,数满天星辰……那一幕幕如电影镜头在脑海里闪过。

多年以后,每每品尝到木瓜,总是自责与遗憾:没能在阿祖有生之年多陪陪她,也没能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陪伴身旁,连最后的道歉也来不及……

升格指导

该文围绕“木瓜”来叙述“我”与阿祖之间的感人故事,选材真实,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不足的是,有些地方缺少一些精到的细节描写和画面感。升格此作文,需要把一些句子设计得更加巧妙,达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让人物更加形象立体。

其次,文章的情感线有些问题,比如:在“我”得知阿祖摔倒了,情况很严重时,“我”“试图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噩梦罢了”。这句话显得有点儿突兀,可在后文阿祖去世的时候稍加点出,可使整篇文章的情感更加合乎常理,让读者产生共鸣,更能触碰到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最后,结合阿祖去世后“我”做的梦,深化中心,照应文题,文章水到渠成。

升格佳作

木 瓜

徐雨桐

阿祖走了。

三年光阴,老屋变得面目全非:破旧的门窗,吱呀作响的大门,遍布的蜘蛛网……似乎轻轻一碰就会散架。多年以后,那棵木瓜树却长出了新芽,结了果。(与文章中间说的“木瓜树枯萎”照应。)

曾记得,阿祖佝偻着背,给木瓜树松土、施肥、浇水。常有人笑阿祖痴,只因那是我随手抛撒的种子,阿祖却默默地呵护着它,就如同呵护我一般。(交代人们笑阿祖痴的原因,丰富了情节,突出阿祖对“我”默默的爱。)可无心插柳柳成荫,木瓜树居然萌芽、开花、结果了。

刻画细节,专注情感0

此后,阿祖总是隔三岔五给我们送木瓜。圆润的木瓜散发着清香,汁水饱满,香甜可口,我总是吃不腻。(突出木瓜的鲜美,表达“我”对木瓜的喜爱,为下文阿祖为“我”摘木瓜作铺垫。)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常与母亲去探望阿祖,却总是无人在家。我意外发现木瓜树耷拉着干枯的树叶,像是无人照料的野小子。失望从心底蔓延开来,我抱怨阿祖的不上心:“也不知道一天到晚都忙些什么。”(心理描写,刻画细腻。)从那时起,我便不经常去老屋了。

后来,每每与阿祖通话,总能听出阿祖的期盼与想念,想让我们回去看看。准备考试的我焦头烂额,忙得不可开交,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我们很久都没回去看望阿祖。

一日清晨,我早早地就被父母从睡梦中唤醒。母亲满面愁容,眼眶微红,连连叹气。我小声询问父亲:“怎么啦?”“你阿祖……摔倒了,老人家上了岁数,双腿……站不起来了。”父亲哽咽着说。(省略号更能表现出父亲得知阿祖摔倒后痛苦、悲伤的心情,与“哽咽”照应。)

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一切是那么不真实,阿祖送木瓜的一幕幕恍如昨日。

推开久违的大门,万籁俱寂之中,吱呀吱呀的声响显得格外突兀。那段小路,我走了许久才走完,我不敢面对。(表现出“我”对阿祖摔伤的事实难以接受。)阿祖微弱的呼唤、慈祥而又温和的微笑让我五味杂陈。那笑,我再熟悉不过了,就像冬日的暖阳,融化了万里冰封。

阿祖穿着厚厚的棉袄与棉裤,瘫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嘴巴里的雾气不断喘出,只有头微微侧向我,四目相对,一切像是静止了。

“孩子,你……你来啦,快……快去拿我……我刚摘的木瓜,新……新鲜得很呢!对不起……我……”阿祖声音颤抖,后面的话被风声覆盖,我没能听见。(为后文交代阿祖摔倒和向“我”道歉的原因埋下伏笔。)我拿起木瓜,两行清泪滑至嘴边。

漫漫长夜,不知哪个时刻悄悄地带走了阿祖。

我难以接受现实。我从不知道死亡是如此之易事。我企图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噩梦罢了。

夜深了,我悄悄来到父母房门前。

“奶奶年纪大了,还天天忙着种木瓜。木瓜树意外枯萎,她就去隔壁山上摘野木瓜。(交代前因后果,使叙述更加完整。)谁曾想……”母亲说的一字一句,使我心如刀绞。我跑回房间,再也忍不住,泪如泉涌,自责愧疚。

那一夜,夜长梦多。

梦里,是老屋,是阿祖,和她的木瓜树。(再次点明中心,呼应文题,使文章的情感达到高峰。)

最后,因为我太小,没能送阿祖一程。晚风呢喃,诉说着无尽的伤悲。我眺望远方,思绪飘忽,曾与阿祖在浩瀚苍穹下,享木瓜之甜美,数满天星辰……那一幕幕如电影镜头在脑海里闪过。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点评

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木瓜树不仅是棵树,更是阿祖对“我”的爱的化身。“我”喜欢吃木瓜,阿祖便用心栽培木瓜树,这便是一种无声的爱意。后来木瓜树意外枯萎,阿祖心生愧疚,于是为“我”摘野木瓜,却摔伤离世。此处,也是文章的情感爆发点。修改后的文章对细节、语言、情感精心雕琢,比原来的文章精细许多,耐人寻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