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袁隆平
作者: 邹伊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读起这首诗,我总会想到袁隆平爷爷。
照片上的袁隆平爷爷是一位饱经风霜且十分消瘦的老人,太阳亲吻过他黝黑的皮肤,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时光染白了他的胡须。望着金黄的水稻,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了全世界。
在袁隆平爷爷小时候生活的年代,人们忍饥挨饿,于是他暗暗立誓:一定要让中国人民吃饱饭。
1964年,袁隆平爷爷与科研小组开始在稻田进行杂交育种试验,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一直激励着他。终于,在他和科研小组的一次次努力下,他们发明出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我国水稻的平均单产从1950年每公顷2.21吨,到1995年已达到每公顷5.93吨,不到50年的时间,提高了2.68倍。近年,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已占据水稻种植总面积的“半壁江山”。但袁隆平爷爷并未停止研究,把精力集中在培育第二阶段的超级杂交水稻上。
袁隆平爷爷始终辛勤耕耘在农业科技第一线,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与进步树立了丰碑。
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永世长辞,但精神永存。一位老者,一颗赤子之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珍惜盘中餐,珍惜它的来之不易,也许这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纪念。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
指导老师 刘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