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整体并重,关注文本情境
作者: 张善存任务锦囊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不同于信息类文本阅读,是以“阅读与鉴赏”为主要考查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决定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注重文学性、艺术性的同时,更注重文本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有以下特点:
1.考查更多元,局部整体并重,凸显阅读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角度很多,小到字词、语句,大到结构、主题,或着眼局部,或着眼整体,微观与宏观兼顾,形式多元化。尤其是新高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相关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以单独客观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既可以着眼宏观设定,也可以立足微观来命制。“赏析特定表现手法”“探讨特定人事物象内涵”“赏析谋篇技巧”等主观题的设题角度,则鲜明地体现出对能力、素养等的考查要求。这类试题不设置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而是给出多个要点供阅卷者参考,考生的答案只要与之部分相符即可;在已给出的要点之外,考生可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得分。总体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聚焦5种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命题着眼于8个方面:形象塑造、行文思路、主旨思想、语言表达、艺术手段、篇章结构、材料简析和环境描写。无论是全国卷还是新高考卷,都强化了选拔功能,注重阅读素养,体现多元命题。
2.命题更精细,因文设题,强化“文本情境”。“情境”是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一个重要概念:“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新高考卷不再按照某一种固定的题型来命题,绝大多数题目都是新鲜的、具体的,或者似曾相识又全然不同的,题目强调立足文本“因文设题”“以材设题”,更注重文本阅读“真实情境”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