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 笃行不怠

作者: 谢彬彬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面对“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中国给出清晰回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和谐共生、合作共赢,人类才能走出变乱交织的困境,走向和平繁荣的未来,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层逻辑。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和合共生的由衷向往。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尊崇仁德博爱、立己达人,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些精神理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凝聚成当代中国人民对建成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憧憬。

要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担当与行动是关键。面对混乱失序的网络空间治理,中国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联合国网络安全进程,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平台;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挑战,中国先后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事关人类社会福祉的广泛领域,中国及时提出丰富主张,转化为具体行动,为解决世界性难题作出中国的独特贡献,为各领域国际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把自身发展寓于各国共同发展之中,把自身前途命运和全人类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更强劲动力。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塞巴斯蒂安·舒尔茨说,中国不仅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还通过脚踏实地的举措来践行这一理念,努力弘扬多边主义、弥合南北发展鸿沟、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展望未来,新征程上的中国必将继续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携手各国朝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梦想阔步前行,写下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崭新篇章。正如巴基斯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哈立德·泰穆尔·阿克拉姆所说,中国是走光明大道的国家,中国所倡导的理念也是光明正大的。各国应倡导和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只有这样,全人类才能拥有迈向更加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选自“新华社”2023年10月1日,有删改)

◆提炼

这篇时文从世界面临的复杂局势引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阐述其文化根源,再到中国为实现该愿景的担当行动,以及国际人士对中国践行此理念的认可。所有选材都精准服务于论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重要意义,强化了文章主旨。

1.选材兼顾广度与深度。这篇时文的选材在广度上,涵盖了多领域事例。网络空间治理方面,提及中国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参与联合国网络安全进程及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应对全球气候挑战方面,列举中国提出的多个共同体理念及“碳达峰”“碳中和”承诺。这些不同领域的事例,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在多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付出的努力。在深度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对该理念的影响,以“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传统精神为根基,赋予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引入国际视角增强说服力。文中引用国际人士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行动的评价,从侧面反映这一理念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与价值,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