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是“朋友”
裸眼3D视频通话体验舱内,通话双方的影像立体呈现在屏幕上,相隔万里也仿佛触手可及;站在一块绿幕前几秒钟,就能获取一段由自己担任主角的智能影片;机器人拾起两棵种苗,一只“手”去头、另一只“手”去根,再放到中间自动嫁接,速度可达每小时700株……
2024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产品、新应用亮点纷呈,引人关注。人工智能为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求,提供了强大工具。比如,利用药物分子大模型,一家医药企业在一天内完成百万级别的药物虚拟筛选。又如,某高校科研团队运用算法实现电解液分子性质快速预测与精准定向设计。
展望未来,提供生活便利、助力精准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大有用武之地。但从较长的历史周期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工具的颠覆式创新,往往能增进人类福祉,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如今,人工智能代写论文、侵犯个人隐私、实施诈骗犯罪等已经出现。人工智能不能从价值上去准确分辨是非对错,这意味着,有必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和规范。
素材解读
在推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审慎评估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确保技术向善、智能向善。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如今,人工智能功能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能助力人类生活而非损害人类生活。
适用话题
智能向善、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双刃剑
上一篇:
需求推动发明,探索助力进步
下一篇:
规范汉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