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国货”里的高端科技
2024年11月,电商平台上20件来自国资央企的大国重器隆重“上新”,产品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热度爆表。一根头发丝上铣出7个字母的金洲0.01mm极小径铣刀,全球首台会“爬陡坡”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永宁号”,一天能横跨三省、百公里消耗远低于机票费用的祥云飞艇,等等,让浏览商品详情的网友们直呼“太帅”,忍不住一键收藏,有网友笑言“你敢上架,我就敢下单”。大家感受着中国科技的最新成果,自豪与喜悦油然而生。在很多人的朴素印象中,科技尤其是高精尖技术发展往往遥不可及。事实上,高端科技赋能民生才是一种日常。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几度往返,带回来的太空种子培育出的水稻、辣椒、西瓜,让消费者尝了鲜,并给予未来农业无限想象空间;从“天外”到“身边”,基于中国北斗技术的短消息搜救腕表、水稻无人化智慧农场、精度可达5厘米的无人驾驶清扫车等产品迭出,催生一批经济新模式。事实证明,那些酷炫的科技,“能上天”也“能落地”,并一直在积极推动社会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丰富。
素材解读
高端前沿技术不断落地转化、惠及民生,是科技发展的规律。探索高精尖技术的“无人区”,向未知的蓝海进发,既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也与千万个你我相联。高精尖技术“下凡”,让大家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而这场双向奔赴的背后,是全社会对大国科技创新、工业创造的坚定支持。
适用话题
科技发展、双向奔赴、科技创新、中国制造
上一篇:
动机为根,结果为枝,审度为要
下一篇:
中国制造从“海淘”到“反向海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