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起来,春节更有“味”
作者: 段译从广东佛山的龙舟竞渡到浙江的滚灯,从新疆的火壶表演到北京的地坛新春庙会,从苏州的桃花坞唐寅故居景区到敦煌的沙洲夜市推出剪窗花、写春联、画壁画等活动……2025年这个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年,“非遗”毫无意外地成了“主角”,而人们在“追着非遗过大年”的浓浓年味中,也沉浸式体验了一把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和对话。
春节,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被定位为一种“社会实践”。一年又一年,我们让中华民族的传统得以传承与发展,而对中华文化的这种爱与自信,又成就了春节成功列入“非遗”,让它蕴含的全球价值得以进一步彰显,也让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实践与传承有了更多的可能。
(摘编自“央视新闻”2025年2月2日)
上一篇:
年味的变与不变
下一篇:
“非遗”上春晚,带来非一般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