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精神共筑巍峨大厦

作者: 黄迎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两千多年前的睿语,精准锚定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唇齿相依的关系。当今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波澜壮阔,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恰似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唯有二者协同共进,才能助力中华巨轮乘风破浪,驶向光明未来。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石。经济的繁荣为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科技的进步更是让信息传播变得便捷高效。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世界紧密相连,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物质文明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条件去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

精神文明建设则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与价值指引。古有孔子周游列国,传播“仁”的思想,教化万民,其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影响深远;今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将一生奉献给农业科研事业,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他身上展现出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注入了灵魂,让物质的创造更具人文关怀,更有价值和意义。它引领着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坚守道德底线,秉持正确的价值观,避免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沼。

在新时代,我们更应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国民道德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鼓励文化创新,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现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底蕴。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坚定的信念、豪迈的气魄和不懈的努力,共筑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巍峨大厦,同绘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贵州凯里市三中高三(7)班,指导老师:贺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