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任务概要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要求研习外国文学名著,体察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探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提升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
活动一
苦 恼
〔俄国〕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他那匹瘦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约纳和他的瘦马停在那个地方已经很久了。他们在午饭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
“赶车的!”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穿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约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军人坐上了雪橇。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
“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着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只要有乘客就行……
三个人一齐抢到座位上去,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
“嘻嘻……嘻嘻……”约纳笑着说,“凑合着戴吧……”
“喂,你少废话,赶车!莫非你要照这样走一路?是吗?要给你一个脖儿拐吗?”
“哈哈!”约纳笑道,“这些老爷真快活!”
“呸,见你的鬼!……”驼子愤慨地说,“你到底赶不赶车,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道:“谢天谢地,我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直到他们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呢?然而就是没人注意到他,更不要说注意他的苦恼了……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约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有删改)
【训练】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既有对主人公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的详尽刻画,也没忽略对次要人物外貌、言行举止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B.本文大量使用短句、省略号,形象地表现了约纳说话简短、口语化、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特点,想说又不敢大胆痛快地倾诉的心理,语言简洁,富有个性。
C.契诃夫小说塑造了不少漫画式人物,如约纳与别里科夫,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于夸张变形中批判冷漠畸形的社会现实。
D.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为素材,让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做主角,反映的却是重大社会问题,收到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2.有人说“客观的叙述,精简的细节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苦恼》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蛋 糕
〔法国〕莫泊桑
为了不让人发现她的真实姓名,我们姑且叫她昂塞尔夫人吧。
她是身后拖着光尾的那些巴黎彗星中的一颗。曾是她的座上客,变成一种尊称,一种真正智者的尊称;至少人们对于受到她的邀请是这么看重的。她丈夫扮演的却是一颗暗淡的卫星的角色。这一位想出了一个高招儿,每逢他妻子招待客人的日子,他也接待朋友。
这些招待活动花费不大:一壶茶,一个圆形奶油蛋糕,就这些。起初,①先生提出过要有两个奶油蛋糕,一个给学院派,一个给庄稼汉;可是太太英明地指出,这种做法似乎在标榜两个阵营、两个招待会、两个派别,先生也就没再坚持。因此还是只供应一个奶油蛋糕;先由昂塞尔夫人拿来礼遇学院派,然后再转送给农业沙龙。
然而,这个圆形奶油蛋糕很快便成了学院派最感兴趣的注意目标。昂塞尔夫人从来不亲自切蛋糕。这个任务总是由这位或那位显赫的客人来承担。这个特别光荣因而也特别受欢迎的特殊职责,轮到每个人身上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时长达三个月,但不会再长了;有人还注意到,此项“切蛋糕”特权似乎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优越感:例如连说话都带着君王——或者不如说副王语调的优越感。
人们在私下里,躲在门背后说悄悄话的时候,把这些幸运儿称作“蛋糕宠儿”,而且每次宠儿的更迭都会在学院派里引起一场革命。刀就是权杖,蛋糕就是徽标;人们对当选者齐声祝贺。庄稼汉那一组的人从来没有切蛋糕的份儿。连先生本人也总是被排除在外,虽说他也能吃到一份。
可是彗星的光芒不会永远那么耀眼。世界上的一切都会衰老。②渐渐地,人们对切蛋糕的热情似乎在减弱;当托盘递给他们时,他们有时还显得有点犹豫;这个从前令人如此羡慕的职务,变得不那么诱人了;人们对这个职位不再那么眷恋,也不再那么引为骄傲了。后来,应选人越来越少,少得几乎没有了。啊,真是奇迹,竟然整整一个月都由昂塞尔先生切蛋糕。后来他也好像是厌倦了;有一天晚上,人们看到昂塞尔夫人,美丽的昂塞尔夫人,在亲自操刀。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探究】
1.有评论认为,“选择具有特征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事物的实质,从而实现准确深刻的艺术效果是很多伟大作家的共同特点。请从本文和《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片段中各选取一个细节谈谈你的理解。
2.请你依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将①②处昂塞尔夫人的感情和内心独白分别写出来。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