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方向沉潜,修正方向行远
作者: 戴心悦【写作示范一】
生活中,有人认为做事要先找准方向再实施行动;也有人认为当先付诸行动,再在行动过程中修正方向。二者是否择一即可呢?笔者以为,吾侪青年当找准方向沉潜,修正方向行远,如此方能干成事、干好事、干大事。
找准方向,是行动前对整体情况的预判、分析、定位,进而为后续行动提供指导方针。我们找准方向再去做事,就不会毫无头绪、漫无目的,也可以避免在原地打转。“终身成就艺术家”游本昌在上戏时就确立了“艺术家也不要,就做一个演员”的方向。在沉潜的30年里,他扮演过79个龙套角色,没一个是主要人物,但正是这些淬炼和打磨,才让他积蓄起深厚的功力,从而把人生的第一个主角“济公”演得深入人心。成名之后,他沉潜得更深了,在《繁花》拍摄期间,88岁高龄的他沉浸于角色的塑造之中。他以一生“心心在一艺”“心心在一职”的深耕为“找准方向沉潜”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那么找准方向是否便足够了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行动开始前,我们固然需要找准方向,但干起来之后,我们周边的环境条件、事物的发展情况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对此我们必须适时对方向进行修正,“一条道走到黑”的结果只能是“撞南墙”撞得头破血流。回望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这艘巨轮在向着目标前行的征途中,也遇到过迷雾,触碰过暗礁,但我们党总是及时校准航向,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探索前行,从改革开放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路奋进、矫正、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航道上驶出了举世瞩目的加速度。正是因为找准方向、修正方向、上下求索,我们才有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躬逢盛世,吾侪青年当勇担时代使命,找准自己未来的方向,在修正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江苏阜宁中学高三(19)班】
◆点评
本文既有思辨,又见格局。在分层论述过程中,先讲透事理逻辑,再援用实例加以论证,叙议结合,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