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科技强国

聚焦热点

今天,我们距离“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还有10年。过去十余年的快速进步,正是我们在未来10年接续奋斗的基础和底气。从人工智能到无人驾驶,再到智慧农业……科技正在全方位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的目光正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热点1】

“无人船+”赋能海上作业

蔚蓝的海面上,一艘无人小艇灵活地避开桥墩和船只,直奔近十层楼高的钢铁平台。待吊机取下小艇尾部的“快递箱”,小艇立即自行返回……这一场景,北部湾海域涠洲岛油气平台上的工人习以为常。4艘无人艇常年往返涠洲岛海域进行物资运输、水面巡逻、应急预警。15年前,我国从零开始,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自主航行、感知避障、协同控制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为了实现更好的应用性能,无人船艇海上累计测试时长接近14万小时,测试里程超过10万海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技术研发锚定应用场景,我们打造了覆盖海洋油气、风电、调测、海洋牧场等各领域的无人船艇应用示范场景。

◆解读

无人船这一前沿科技产品正悄然改变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和利用方式,赋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热点2】

科技创新向智、向绿、向高端

当燃气热水器不再简单制造热水,而是拥有了“补水”“美肤”功效;当非遗旗袍在家就能实现订制化洗涤、熨烫;当人参、虫草、燕窝在冰箱中找到专属环境安心存放……近段时间,更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家电新品悄然亮相,让消费者直呼“被种草”。2024年,我国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厨房电器市场智能产品零售量占比均超过50%。2025年年初,DeepSeek引发新一轮AI浪潮。众多家电企业纷纷完成了自身大模型与DeepSeek的对接,小到门锁、电吹风、扫地机,大到空调、冰箱、洗衣机,大批搭载AI技术的智能家电上市,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解读

如今,家电迈向了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新征程。科技赋能生活,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热点3】

人形机器人产业竞争新优势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作为具身智能重要方向的人形机器人,在“肢体”关键技术群方面,六维力矩传感器和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在“大脑”“小脑”关键技术群方面,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朱雀”大脑模型和“玄武”小脑模型。目前,不少制造企业竞相布局人形机器人,在一线生产区域执行分拣、搬运、质检等具体任务。在家庭伴侣、情感慰藉和养老陪护等生活服务场景,人形机器人也将大有可为,事实上,目前多家医院已开始使用人形机器人协助进行护理工作。

◆解读

人工智能具备的强大感知、学习与互动能力,使得人形机器人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积极培育以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能为产业发展厚植沃土、开辟蓝海。

【热点4】

“智慧春耕”赋能田野

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土壤水分,无人育秧工厂高速运转,智慧农机自主驰骋田间……四月上旬,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各色新科技、新应用正源源不断为春季生产注入更多新动能。

湖南桃源县的农田里,土壤墒情仪、虫情灯、土壤水位仪等物联网设备正不间断回传数据,农户在手机上监测农田种植情况并进行灌排远程操控。追肥该怎么追?面对虫害该喷什么药?极端天气如何应对?过去凭经验,现在靠数据。平台通过土壤健康施肥算法,在基肥阶段将施肥量精准定位至田块级,在追肥阶段可以实现平米级别的变量施肥作业。而益阳市赫山区的智慧育秧工厂,10条“W”型循环运动育秧苗床正全速运转。在工厂内,386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实时采集和监测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数据,通过设定参数后,后台智能系统自动运算,根据工厂内各项参数指标实现秧苗生产过程中的自动补光、自动加湿、自动增温降温以及自动通风,最快可实现15天出秧一批,确保了秧苗生长高度一致、根系发达、苗壮苗好。

◆解读

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科技创新释放土地、人力与数据的叠加效应。这场以科技重塑农业的变革,书写着端牢中国饭碗的时代答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