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生活淬炼不凡诗意
“这是雪吗?这不是雪,这是老天爷撒的糖霜盐,这是麦苗打滚撒的欢儿,这是老把式笑纹里淌出的农谚。”近日,山东53岁的“沂蒙二姐”吕玉霞因“土味诗歌”引发关注。近年来,“外卖诗人”王计兵、“矿工诗人”陈年喜、“农民作家”单小花,都用最质朴的诗意打动无数人,绽放出最美的生命张力。正如吕玉霞所说:“平凡人的文字亦有无穷力量,我虽已‘土埋半身骨’,但仍要继续在这人间淬炼诗意。”
“田间诗人”吕玉霞
田野的春是“年轮循环的波纹,大地睡醒的动人”;藤蔓下的瓜是“日月轮回的星辰,晨起暮落的成果”;面对人生庸常的不甘,是“想与天斗,争光阴半寸;想与命斗,不甘心随波逐流”……近日,53岁的山东临沂果农吕玉霞火了。她将在田间地头的劳作生活写成诗歌,一字一句虽然朴实,却都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网友们称她为“田间诗人”,称赞她的文字“长在大地,溶在岁月”。
她眼角清晰的皱纹,朴素的着装,亲切的笑容,质朴的话语,都是人们熟悉的质朴无华的农民形象。在她看来,农民最可贵的精神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到了季节就播种,收成如何交给老天。如今,她将这种质朴的农耕智慧融入创作,“写作也一样,不能总想着结果,重要的是坚持耕耘的过程。”在吕玉霞看来,网友们之所以喜欢她,并不是因为她写的东西好,而是看到了一个两脚踩在泥巴里,却对生活满怀热爱的平凡人。无论是一开始不太有信心地独自书写,还是主动将文字晒到网上,与网友们分享交流,她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乐趣,并不断吸取他人意见提升自己。她感慨:“人生每一步都算数,我积聚对文字和生活的热爱,如今找到释放出口。发出去的作品,收获网友回馈,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
【素材解读】
吕玉霞笔下是劳作的艰辛,是时令的寻常,也是生活的闪光。她脸上虽布满岁月的褶皱,但更有着对热爱的执着、对新事物的渴望。那些从心底生发的诗句,注解生活的诗意,展现生命的力量。
“外卖诗人”王计兵
形容自己为“天生乐天派”的王计兵利用送外卖的间隙创作6000余首诗,获得过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他的诗歌《赶时间的人》“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在网上“火”了后,他也被网友们称为“外卖诗人”。许多网友评价他的诗“接地气”,是一曲“劳动者之歌”。
赶时间的王计兵,奔波着、忙碌着,也记录着。无论生活多么艰苦,王计兵始终没有放弃写作。正如他在自己诗集的序言里所写的:“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写作是唯一能给我内心深处带来快乐的事情。”王计兵诗歌的主题,大多写身边人、身边事。“如果人是一株的植物,诗歌就是竖起的棚架,为生命提供向上的力量。”“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在王计兵的诗歌里,生活“像一面斜坡,诗歌是陡峭的另一面”。从他的诗句内容里,我们能感受到他始终对生活的充满了热爱。
【素材解读】
在道路上奔波,在诗意中徜徉。王计兵从劳动中汲取无尽的灵感,将文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诗意地奔跑在路上。
“矿工诗人”陈年喜
54岁的陈年喜曾经做过16年的爆破工,诗歌一度成为他沉重生活的出口。“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他在几千米深处的矿山中,思考人生,思考宇宙,思考诗歌如何描述一个生命的痕迹和时代洪流下一群人的命运。
写诗不分地点,他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有时在矿洞,有时在帐篷。没有桌子,没有本子,他就写在纸壳上,写在挂面的包装上。有时候卷起铺盖离开时,下面满满一床的诗。纪录片《我的诗篇》播出,陈年喜一夜成名,很多人称他“矿工诗人”。陈年喜将工人诗歌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思考全球化世界中普通劳动者的命运。他在《活着就是冲天一喊》中写下,“不管怎样的人生,高光也好,苦难也罢,骨子里都奔腾着一条河流。”写作意味着什么?陈年喜说,首先是生活,其次是记录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经历的时代。“文学可以呈现那些被忽视的不被看见的一面,使人和人之间被打通,我觉得这也是文学的功用之一。”
【素材解读】
真实自有千钧之力。陈年喜“活着就是冲天一喊”的直白表达,让人感受到朴素美学。诗歌一旦与土地上的劳作光影、与命运中的坚韧叹息融为一体,便具有了最动人的诗意。
西海固农民作家
西海固西吉县吉强镇杨河村坐落山间,村中有座木兰书院。这里是西海固农民作家们的交流平台。这些农民作家中,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农村妇女单小花,有擅长写小说的残疾妇女王对平,有种地养羊、在小院梨树下提笔写诗的李成山……他们大多经历过生活的磨难,文学是他们在寂静山夜里凝望的星光。正如单小花所说:“文学不应该只有诉苦,它是温暖的、向阳的,它应该给人带来美好。”西吉人数百年来与恶劣环境斗争,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改造家园,而这种乐观不屈的精神撑起西海固文学的脊梁。“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植根厚朴的腹地,直面风暴的山巅,心怀沃野,爱则无垠。”这是西海固大地迸发的诗意,也是沾满泥土的双手播下的星辰。
【素材解读】
西海固农民作家超脱对自身辛苦的叙事冲动,记录一片晚霞的美好或一场丰收的喜悦,并将观察视角投射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从不曾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坚守,给人们带来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