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登快哉亭①

作者: 〔北宋〕贺铸

病后登快哉亭①

◎〔北宋〕贺铸②

经雨清蝉得意鸣,

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

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

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

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贺铸:北宋诗人,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③黄华:菊花。

【赏析】

1.分析景中情。全诗首联写景,颔联记叙,颈联写景,尾联直抒胸臆,写景、记叙和抒情参差穿插,颇具匠心。首联以雨后蝉鸣起兴,诗人触景生情,“得意”二字既写出蝉鸣的神态,又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2.分析事中情。诗人病愈后登快哉亭,身居高楼,经雨之路,尘土不扬,极目远眺,归路可见,顿生无限情,且情之深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

3.分析物中情。诗中“草将野色入荒城”中的“草”,荣而复枯、生命走向衰败,诗人所寄情思为衰败的秋草带引着野外景色进入到荒城,隐没在凄迷草色中的荒城也更显衰颓破败。诗人营造萧瑟凄冷的意境,抒发怀乡思归之情,寄托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

4.分析字中情。诗人以清蝉、暮鸦、斜阳、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急于归乡的愁情。尤其是诗歌中“投”“入”字的运用特别传神,鸦投古刹,草入荒城,黄昏时万物栖息,人却不知归处,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荒城草色之中。尾联中“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指秋风吹动鬓发,而且指秋风萧萧,给人以清冷的感觉。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