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考衔接,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思维

作者: 崔翔

考点概述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的趋势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命题导向,以情境为试题呈现方式,越来越注重文化素养与审美思维。考生在备考中要建构情感考点的知识网络图,不仅要明确“考什么”“如何考”,还要知道“读什么”“怎么读”。

1.高考试题链接教材知识

考生要回归教材,进一步深化理解知识网络,形成由外到内的融会贯通,发现命题的选材或设问等和教材的关联,通过比对,对学习内容建立立体而全面的认知与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灵活迁移与运用能力。

2.整合文化知识与思维网络

诗歌对比阅读,尤其是命题勾连教材的比照,一直是考查的重难点之一。考生要基于阅读体验,唤醒记忆,高效处理教材中的有效信息,以形成知识链接与思维网络。考生应把握“起—承—转—合”的解题思路,将诗歌的内容层层关联,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深度挖掘读写创新命题

针对知识点、考查点的查漏补缺型的创新命题或针对矛盾点、争议点进行生成性深度挖掘的创新命题,有以下三种题型:(1)从接触到的古代诗歌中挑选一首自己感兴趣并可以“大做文章”的诗或词。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有“羁鸟”一词,杜甫的《登高》中有“鸟飞回”半句,结合整首诗去诠释“鸟”的意象,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或个性化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感受。(2)就古代诗歌的独特之处,结合具体的语境、诗句、题目等进行分析,撰写文学评论。(3)创设情境,从文学短评的角度入手,表达自己对某首诗歌的感受。如顾随先生说:“艺术之能引人都不是单纯的,即使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单纯,如日光之七色,合而为白。如酒,苦、辣而香、甜,总之是酒味,有人喝酒上瘾,没人吃醋上瘾。”基于你写文学短评的体验,结合本次活动中感兴趣的一首古代诗歌,谈谈你对顾先生这段话的认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